《春光好 嫩寒》

时间: 2025-04-27 06:22:14

垂绣幕,掩金铺。

绿窗虚。

黛残红敛索人扶,画难如。

春梦非烟非水,春心乍卷乍舒。

囗苦叫花花不应,嫩寒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绣幕,掩金铺。绿窗虚。黛残红敛索人扶,画难如。春梦非烟非水,春心乍卷乍舒。囗苦叫花花不应,嫩寒馀。

白话文翻译:

垂下绣帷,遮住金色的铺床。绿窗外空荡荡的,黛色的残红花瓣收敛,令人惆怅,画画也难以描绘这情景。春天的梦境既不是烟雾也不是水波,春心时而紧绷时而舒展。无奈我苦苦呼唤花儿,却没有回应,只剩下这残余的嫩寒。

注释:

  • 垂绣幕:指用绣花的帷幕遮挡。
  • 掩金铺:金铺指金色的床铺,形容华丽的床。
  • 绿窗虚:绿窗虚指窗外的景象空虚。
  • 黛残红:黛指深青色,残红指残留的花瓣。
  • 春梦非烟非水:春天的梦境不是烟雾也不是水波,形容梦境的模糊与不定。
  • 嫩寒馀:嫩寒余下的寒意,表现出春天的寒意尚存。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春梦”与“春心”是常见的文学主题,象征着春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1648年-1712年),字文韬,号静斋,清代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以词风清丽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情感,深具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逸与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春光好 嫩寒》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春日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残存寒意的惆怅。开头两句“垂绣幕,掩金铺”,以生动的画面感,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华贵的环境,给人一种优雅的生活情境。接着,“绿窗虚”则暗示了内心的空虚和对外界的期待,仿佛在期待春光的到来。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春梦非烟非水”,这里的“春梦”不仅是对春天的期待,也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然而这种憧憬却显得模糊而不可捉摸。诗的结尾“囗苦叫花花不应,嫩寒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苦恼,虽然春光明媚,但仍然有寒意残留,象征着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整首诗的意象清新而富有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绣幕,掩金铺:描绘出一幅富丽堂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2. 绿窗虚:窗外的空虚,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3. 黛残红敛索人扶:残花的凋零,令人感到惆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4. 画难如:画画也难以表现这种复杂的情感。
  5. 春梦非烟非水:春天的梦境虚幻而模糊。
  6. 春心乍卷乍舒:春天的心情变化无常。
  7. 囗苦叫花花不应:苦苦呼唤花儿,却没有回应。
  8. 嫩寒馀:春天的寒意依旧残留,令人心生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心情比作梦境,表现出其虚幻与美好。
  • 拟人:花儿被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情感投射。
  • 对仗:如“乍卷乍舒”,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春光与寒意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意象分析:

  • 绣幕:象征着华丽与优雅。
  • 金铺:象征着富贵的生活。
  • 绿窗:象征着内心的空虚与期待。
  • 残红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垂绣幕”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乡村田野 B. 富丽堂皇的房间 C. 幽暗的山洞

  2. “春梦非烟非水”中的“春梦”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美好的憧憬 C. 过去的回忆

  3. 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 A. 期待与喜悦 B. 惆怅与孤独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惆怅。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