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客长沙清明感怀》
时间: 2025-01-26 22:4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乙巳客长沙清明感怀
作者: 罗泽南
两年旅邸过清明,
佳节重逢倍怆情。
麦饭遥怜诸弟荐,
松醪独少一人倾。
高堂白发贫中老,
游子青春客里更。
岳麓峰头云幂幂,
不堪重听鹧鸪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两年,清明节再次来临,使他愈发感到伤感。虽然兄弟们寄来麦饭以示关怀,但他却独自一人,无法分享松醪(用松树的果实酿成的酒)。诗人的父母在高堂之上已白发苍苍,生活清贫,而他作为游子青春已逝,在外漂泊更显孤独。岳麓山的云雾缭绕,听着鹧鸪的鸣叫,更让他无法承受这份思乡之情。
注释:
- 旅邸:指旅居的地方。
- 清明:指清明节,纪念先人的节日。
- 麦饭:用麦子做成的饭,象征兄弟对他的思念与关心。
- 松醪:松树酿制的酒,隐喻与亲人共享的情感。
- 高堂:指父母在家中,象征父母的年迈和生活的艰辛。
- 游子:指在外漂泊的人,表达对家的思念。
- 岳麓峰:岳麓山,长沙的著名山脉,代表故乡的景象。
- 鹧鸪声:鹧鸪的鸣叫,象征思乡的愁绪。
典故解析: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讲究扫墓和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岳麓山:是长沙的地标性景点,象征着作者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泽南(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望,号青晓,湖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诗作于作者旅居长沙时,正值清明节,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深刻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开篇两句通过“旅邸”和“清明”的对比,映衬出节日的悲凉。诗人用“佳节重逢倍怆情”表达清明节的特殊情感,强调这一节日对于游子的情感冲击。接着,通过“麦饭遥怜诸弟荐”表现兄弟对他的关怀,然而“松醪独少一人倾”则揭示了他在外独自饮酒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寂寞。
后四句描绘了家庭的现状,父母年迈,生活贫困,令人感到心痛,同时“游子青春客里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游子在外的无奈与孤独。最后,岳麓山的云雾缭绕和鹧鸪的鸣叫更是加重了思乡之情,诗人对故土记忆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伤而又深情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年旅邸过清明:在外漂泊两年,清明节再度来临。
- 佳节重逢倍怆情:佳节重逢,让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 麦饭遥怜诸弟荐:远方的兄弟寄来麦饭,表达关切。
- 松醪独少一人倾:独自一人,无法与人分享美酒,感到孤独。
- 高堂白发贫中老:父母在家白发苍苍,生活贫困。
- 游子青春客里更:游子在外,青春逐渐流逝,心中愈发孤寂。
- 岳麓峰头云幂幂:岳麓山的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不堪重听鹧鸪声:再听鹧鸪的鸣叫,不堪承受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佳节”与“孤独”,强调游子的悲伤。
- 意象:使用“云”和“鹧鸪”创造出一种愁苦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清明节的回忆,表达了游子对家庭、亲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出浓厚的乡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邸:象征游子的漂泊生活。
- 麦饭:象征兄弟间的关心与情义。
- 松醪:象征团圆与共享的美好时光。
- 高堂:象征家庭和亲情。
- 岳麓峰:象征故乡。
- 鹧鸪声:象征思乡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是用来纪念什么的? A. 祭祖
B. 生日
C. 结婚 -
诗中“麦饭遥怜诸弟荐”表达了什么? A. 游子对兄弟的愧疚
B. 兄弟对游子的思念
C. 游子对美食的向往 -
诗人听到鹧鸪声时的心情是? A. 快乐
B. 不堪重负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物描绘离别之情,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