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冬暖雪不到地唯山高处尽白它皆霏雨而已》

时间: 2025-04-27 23:49:49

密下斜飞片片愁,不堪飘泊向西州。

思家对雪诚何味,只与群山斗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夔冬暖雪不到地,唯山高处尽白。
它皆霏雨而已。

密下斜飞片片愁,不堪飘泊向西州。
思家对雪诚何味,只与群山斗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夔地的冬天,暖风吹拂,雪花未能落到地面,只有高山的顶部一片白色。
其他地方只见细雨纷飞。
雪花如同片片愁绪在空中斜飞,令人不堪忍受浮漂的生活,向着西州而去。
思念家乡时,面对雪景的滋味又是什么呢?只有与群山争白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地名,指今四川一带。
  • :温暖。
  • 霏雨:细雨。
  • 密下:密密麻麻地落下。
  • 片片愁:形容愁绪如雪花般飞落。

典故解析:

  • 西州:古地名,指向西方的某个地方,象征着漂泊和离乡。
  • 白头:与雪白的头发相对,暗指经历了许多风霜雨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产生于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在特定自然环境下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游子情怀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夔地的冬日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细雨纷飞中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暖风和雪的反差,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暗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故土的渴望。通过“密下斜飞片片愁”这样的描写,将思乡之情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雪的描写,将思家之情与雪的清冷相联系,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最后一句“只与群山斗白头”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奈,表达了与自然景观的抗争与和解。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藏着深重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夔冬暖雪不到地:描述夔地冬季的温暖,雪未能覆盖大地,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疏离的感觉。
  • 唯山高处尽白:只有高山顶端覆盖着白雪,象征着孤高与冷清。
  • 它皆霏雨而已:其他地方只是细雨,带来更深的忧愁与失落。
  • 密下斜飞片片愁:愁绪如雪花般纷飞,形象生动。
  • 不堪飘泊向西州: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痛苦,西州象征着远方与孤独。
  • 思家对雪诚何味:思念家乡的滋味,雪与家乡的回忆交织。
  • 只与群山斗白头:与群山共同承受岁月的白头,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片片愁”比喻思念之情,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将愁绪拟人化,使情感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思乡之情,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人对故土的情感依赖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思念。
  • 霏雨:象征忧愁与无奈。
  • 群山:象征孤独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夔冬暖雪不到地”中“夔”指的是哪个地名?

    • A. 湖北
    • B. 四川
    • C. 广东
    • D. 山东
  2. 诗中提到的“西州”象征着什么?

    • A. 家乡
    • B. 远方与孤独
    • C. 生活的希望
    • D. 自然的美
  3. 诗中“片片愁”是用来比喻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四川
  2. B. 远方与孤独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过往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结构与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