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时间: 2025-01-24 23:24:37

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

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

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
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
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行走在外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而和尚的离去则显得很悠闲。
他在野外的美景中携带着金色的策杖,寻找禅意,寄居在石楼之中。
深山中的松树显得冷清,潭水静谧,菊花在秋天中盛开。
在几处青壁上留下了题字,和尚的袈裟沾湿了飞流的瀑布。

注释:

  • 客行皆有为:客人外出旅行多有目的,暗指世俗的忙碌和追求。
  • 师去是闲游:和尚的离开显得悠闲自在,说明他与世无争。
  • 携金策:金策指的是一种象征,可能是指修行的道具,或是对未来的指引。
  • 禅栖寄石楼:在石楼中栖息,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松翠冷:松树的青翠与清冷的气息,传达出深山的幽静。
  • 潭静菊花秋:潭水宁静,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恬静与淡泊。
  • 题青壁:在青色的岩壁上书写,展现出一种清雅与艺术的追求。
  • 袈裟溅瀑流:袈裟被飞流的水花打湿,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和尚与自然相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相对安宁的时期,社会上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兴起,诗人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僧》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开篇以“客行皆有为”引入,强调了世间的繁忙与追求,而和尚的离去却显得闲适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自然景色如“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朱庆馀巧妙地将佛教文化与自然美景结合,以“袈裟溅瀑流”描绘了和尚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中既有清冷的松树,又有秋日的菊花,象征着孤独与坚韧,反映了诗人的哲思与情趣。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行皆有为:行者多有目的,暗示世俗的追求。
  • 师去是闲游:和尚的离去显得淡泊名利。
  • 野望携金策:在自然中寻求灵感与指引。
  • 禅栖寄石楼:在石楼中隐居,表现隐逸之志。
  • 山深松翠冷:描绘幽静的环境,传达清冷之感。
  • 潭静菊花秋:象征宁静与淡泊,反映诗人心境。
  • 几处题青壁:书写在青石上,展现文人的雅趣。
  • 袈裟溅瀑流: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策”比喻修行的指引,寓意深远。
  • 拟人:松树与潭水似乎有情,增添了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诗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尘世中寻求宁静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修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行:象征世俗的追求与忙碌。
  • :代表和尚,象征超脱与淡泊。
  • 野望:自然的美景与心灵的向往。
  • 禅栖:隐居与修行的理想生活。
  • :象征坚韧与清冷。
  • 菊花:象征高洁与宁静。
  • 袈裟:象征佛教信仰与超然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战争
    d) 爱情

  2. “袈裟溅瀑流”中的“袈裟”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佛教僧侣的衣服
    c) 诗歌
    d) 自然景色

  3. 诗中提到的“潭静菊花秋”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
    b) 宁静与淡泊
    c) 伤感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但多了几分感伤。
  • 《月夜忆舍弟》:在意境上与《送僧》相似,都有对宁静的追求,但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诗的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