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秀才》

时间: 2025-01-24 23:24:17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意思解释

送马秀才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原文展示: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白话文翻译:

我清秀的容貌未曾入睡,见到你时我仍在苦苦吟唱。
风尘仆仆归来之日,心中却把江海寄托给了家乡。
与白鹤约好在前面的岛上,跟随僧人穿过遥远的树林。
我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事情呢,面对知音我却无言以对。

注释:

  • 清貌: 清秀的容貌。
  • 不识睡: 不曾睡觉,意指不休息。
  • 苦吟: 辛苦地吟诵,形容诗人劳苦地写作。
  • 风尘: 指旅途中的艰辛与劳累。
  • 归省: 返回故乡探望。
  • 江海: 这里象征着远方的家乡。
  • 期前岛: 与白鹤约定的地方。
  • 随僧: 跟随僧人,表示一种追随与向往。
  • 知音: 真正懂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友情、离别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朱庆馀与友人马秀才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未来无奈的感慨。正值盛唐时期,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在动荡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送马秀才》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中流露出浓厚的离愁与深情。作者以清秀的外貌与苦吟的状态开篇,展现出他在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接着,作者描绘了归乡的情景,虽身在尘世,却心系江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鹤期前岛和随僧过远林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暗示了与友人重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最后一句“无语与知音”,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又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令人深思。诗的意象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貌不识睡: 诗人虽清秀但因吟唱而未曾休息,表达了对创作的执着。
    • 见来尝苦吟: 见到友人时自己仍在辛苦作诗,情境显得忙碌而充实。
    • 风尘归省日: 归乡的日子充满了风尘仆仆的劳累,流露出旅途的艰辛。
    • 江海寄家心: 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如江海般辽阔。
    • 与鹤期前岛: 期待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 随僧过远林: 追随僧人,隐喻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 相于竟何事: 最后反思与知音相处的意义。
    • 无语与知音: 表达对知音的默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海寄家心”用江海比喻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 描绘自然景物,使之具有人情味。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无奈,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清貌: 象征纯洁与才华。
  • 江海: 代表广阔的思念与归属感。
  • 白鹤: 象征超脱与理想的追求。
  • 僧人: 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貌”指的是什么?

    • A. 清秀的容貌
    • B. 睡觉
    • C. 忙碌的生活
    • D. 对自然的向往
  2. “无语与知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送马秀才》和《送别》有相似的主题,都是表达离别的情感,但《送马秀才》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友谊的珍惜,而《送别》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