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时间: 2025-01-24 23:24:25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

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

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
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
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在心灵深处偶然相遇,言语多是离别的艰难。
写完诗已是傍晚,走入青翠的寒冷山路。
遇到石头便应当停下,有花又有谁能一起欣赏呢?
我身为即将离去的雁,云彩尽头便是长安。

注释

  • 心地:心灵深处,内心。
  • 语多为别难:说话时多为离别的艰难之感。
  • 诗成公府晚:写完诗时已是黄昏,公府指的是官府。
  • 路入翠微寒:走入山路,青翠而寒冷。
  • 逢石自应坐:遇到石头应该停下,表示休息。
  • 有花谁共看:有花却没有人一同欣赏,体现孤独的情感。
  • 身为当去雁:我像是即将离去的雁。
  • 云尽到长安:云彩的尽头是长安,象征着到达目的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平事迹较为少见,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离开淮南前往长安的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

诗歌鉴赏

朱庆馀的《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首联“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直接表达了相遇时的欣喜与离别时的忧伤,交织的情感令读者感同身受。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旅途,诗成于公府之晚,路途却已入寒冷的翠微山,反映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两句,诗人以石头为象征,表现了在旅途中偶然的停留与思考,孤独的情绪愈发明显,花虽美丽,但无人共享,增添了诗的凄凉感。最后一句“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则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即将离开的雁,寓意着离别和向往,长安则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地偶相见:偶然的相遇,心灵产生共鸣。
  2. 语多为别难:言语中充满了离别的艰难与不舍。
  3. 诗成公府晚:写诗的时间已是黄昏,暗示离别在即。
  4. 路入翠微寒:走进青翠的山路,感受到寒意,象征孤独旅程。
  5. 逢石自应坐:遇到石头时,诗人选择停下,反映内心的沉思。
  6. 有花谁共看:即便有花,诗人却感到孤独,增添了离别的哀伤。
  7. 身为当去雁:将自己比作即将离去的雁,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8. 云尽到长安:云彩的尽头是长安,代表着对未来归宿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离去的雁,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石头、花、云等意象都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情感联系。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意象分析

  • 心地:象征内心的真实情感。
  • :象征旅途中的障碍与思考。
  • :美好但孤独的存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缺失。
  • :象征离去与自由,代表对未来的向往。
  • :象征着旅途的尽头与归宿,暗示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心地”指的是什么?

    • A. 心灵
    • B. 地方
    • C. 友谊
  2. “有花谁共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3. 诗中比喻“身为当去雁”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A.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B. 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 C. 表达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朱庆馀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强调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均体现了唐诗的深刻内涵与情感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