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唐峡》

时间: 2025-01-11 11:06:20

地不此间裂,江应无处流。

群山开一缝,万里送孤舟。

石古黝如铁,潭秋腻欲油。

自怜非画手,窜取入双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瞿唐峡
作者: 李惺 〔清代〕

地不此间裂,江应无处流。
群山开一缝,万里送孤舟。
石古黝如铁,潭秋腻欲油。
自怜非画手,窜取入双眸。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土地似乎没有裂开,江水也不知该流向何处。
群山之间开出一条缝隙,万里长途上送走一只孤舟。
石头古老得像铁一样黑,秋天的潭水油腻得像油。
我自怜不是画家,无法把这美景描绘进我的眼中。

注释:

  • 地不此间裂:指这里的地貌没有明显的裂缝。
  • 江应无处流:江水似乎没有方向可流。
  • 群山开一缝:形容山峦之间有一条狭缝。
  • 万里送孤舟:意指长途的江水上送走一只孤独的小舟。
  • 石古黝如铁:石头古老而黑,像铁一样。
  • 潭秋腻欲油:秋天的潭水油腻而深沉。
  • 自怜非画手:自感不是画家,无法描绘美景。
  • 窜取入双眸:美景只能悄悄地进入眼中,无法用画笔记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山水为题材,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本诗描绘的是瞿唐峡的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在这一壮丽景色中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瞿唐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的开头以“地不此间裂,江应无处流”引入,表现出峡谷的独特地形与江水的流动性。接下来的“群山开一缝,万里送孤舟”描绘了峡谷的壮丽与孤舟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景色的宏伟感。
“石古黝如铁,潭秋腻欲油”则通过对石头与潭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最后一句“自怜非画手,窜取入双眸”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感慨,虽不是画家,却希望将美景永存于心。整首诗在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中,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不此间裂:开头即设问,引出峡谷的独特地貌。
  2. 江应无处流:强调自然环境的封闭性与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3. 群山开一缝:形象地描绘出峡谷的狭窄与高耸,给人以压迫感。
  4. 万里送孤舟:孤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孤独,渺小而无助。
  5. 石古黝如铁: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峡谷的岁月痕迹。
  6. 潭秋腻欲油:描绘潭水的宁静与深沉,富有画面感。
  7. 自怜非画手:表达作者的自谦与对美的认知。
  8. 窜取入双眸:指出美景只能通过眼睛感知,无法完全记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潭秋腻欲油”,用油腻比喻潭水的静谧。
  • 对仗:如“群山开一缝,万里送孤舟”,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性,让景物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瞿唐峡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自身局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不可逾越的障碍。
  • 孤舟:代表孤独与渺小,映射诗人的心境。
  • 潭水:象征深邃与静谧,反映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瞿唐峡》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惺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石古黝如铁”描写的是什么?

    • A. 山的颜色
    • B. 石头的颜色
    • C. 江水的颜色
    • D. 天空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孤独
    • C. 旅行
    • D. 富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比较《瞿唐峡》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抒发内心情感,而李惺则更多地展现峡谷的壮丽与孤独感。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李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