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
伦以谅 〔明代〕
翠巘高无极,藤萝不可攀。
流清猿下饮,山暝鸟来还。
樵唱孤烟里,人居深竹间。
故乡知渐近,拂拭舞衣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翠绿山峦,令人无法攀登的藤萝。清澈的溪流中,猿猴在喝水,山色渐暗,鸟儿归巢。樵夫在孤烟袅袅的地方唱着歌,人们则隐居在深深的竹林中。故乡的感觉渐渐接近,轻轻拂去舞衣上的污垢。
注释:
- 翠巘:指高耸的绿色山峰。
- 藤萝:一种植物,通常长得很高,难以攀登。
- 流清:清澈流动的水。
- 猿下饮:指猿猴下来喝水。
- 山暝:山色渐暗,天色变得昏暗。
- 樵唱:樵夫在砍柴时唱歌。
- 孤烟里:孤独的烟雾中。
- 故乡知渐近:感受到故乡的气息慢慢靠近。
- 拂拭舞衣斑:轻轻拂去舞衣上的污垢,象征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伦以谅,明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伦以谅游历山间时,面临壮丽自然景观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乡愁的诗作,诗人在描绘高山和清流的同时,倾注了对故乡的情感。开篇以“翠巘高无极”描绘出高耸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的自然景观,随后“藤萝不可攀”则暗示了这种自然美的不可接近,仿佛在诉说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接着,诗人以“流清猿下饮”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展现出猿猴在清流旁的自在,给人一种和谐的生态感。
“樵唱孤烟里”与“人居深竹间”则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樵夫在孤烟中唱歌,隐居在竹林中的人们,给人一种安宁的生活画面。最后两句“故乡知渐近,拂拭舞衣斑”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故乡的气息不断逼近,抚摸着舞衣的污垢,似乎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表达,使整首诗在山水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深情的乡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巘高无极:高耸入云的绿色山峦,展现自然的壮丽。
- 藤萝不可攀:藤萝高挂,难以接近,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美好。
- 流清猿下饮:清澈的水流中,猿猴在喝水,生动描绘自然景象。
- 山暝鸟来还:山色渐暗,鸟儿归巢,暗示自然的循环与和谐。
- 樵唱孤烟里:樵夫在烟雾中唱歌,展现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
- 人居深竹间:人们栖息在深竹林中,突显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故乡知渐近:感受到故乡的气息,情感逐渐升温。
- 拂拭舞衣斑:轻轻拂去污垢,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翠巘”与“藤萝”的对比,表现自然的美丽与不可接近。
- 拟人:猿猴与鸟的活动赋予了自然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樵唱孤烟里,人居深竹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自然的热爱,呈现出一种诗意的乡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巘:象征着高远、壮丽的自然。
- 藤萝: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遥不可及。
- 流清: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活力。
- 孤烟:隐喻孤独与宁静。
- 故乡: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高耸山峦称为?
- A. 翠巘
- B. 藤萝
- C. 深竹
-
“流清猿下饮”中,猿猴是在哪里喝水的?
- A. 深竹
- B. 清流
- C. 孤烟
-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鹿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山水的宁静。
- 《早发白帝城》:展现了清晨自然的美丽与人的奔波,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表达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