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
女娲五色石,虞舜千年山。
地閟仙凡界,天开梦觉关。
凌风醉明月,宾主欲忘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水流尽后,岩石崖壁显露出来,红色的丹霞与碧蓝的天空相映成趣。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留下的痕迹,与虞舜所统治的千年古山相互辉映。天地之间隔绝了仙凡的界限,梦中开启了觉醒的门户。诗人站在清风明月之下,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中,宾客之间的欢聚让人忘却了归去的时刻。
注释
- 水尽:水流干尽,露出岩石。
- 岩崖:指高耸的岩石悬崖。
- 丹霞:指红色的岩石,常见于特定的地质形态。
- 碧汉:碧蓝的天空,常用来形容晴朗的天气。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传说她用五色石补天。
- 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地閟:地的门,指仙凡之间的界限。
- 凌风:迎着风,形容一种洒脱的状态。
- 醉明月:沉醉于明亮的月光中。
典故解析
- 女娲:女娲补天的故事见于《山海经》,传说她用五色石补天,象征着创造和修复。
- 虞舜:虞舜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以德治国,代表了理想中的君主形象。
- 仙凡界:在道教文化中,仙界与凡界是两个不同的存在,诗中强调了两者的界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伦以谅,明代诗人,较少被记载,作品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追寻。
创作背景
《锦石岩》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所感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人文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锦石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凡俗的境界。诗的开头“水尽岩崖见”,以水的流逝引入景物的显现,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美丽。接着提到“丹霞碧汉间”,通过色彩的对比,构建出一种明快而生动的画面。
而“女娲五色石,虞舜千年山”的句子则将神话与历史融入景中,传达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考。接下来的“地閟仙凡界,天开梦觉关”更是提升了主题的哲理性,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与灵性之间的探索和追求。最后一句“凌风醉明月,宾主欲忘还”既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陶醉的心境,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达到了诗意的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尽岩崖见:水流干尽,露出岩石的崖壁,暗示自然的变化与壮观。
- 丹霞碧汉间:红色的岩石与碧蓝的天空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视觉美感。
- 女娲五色石:提到女娲与五色石,引入神话元素,表示自然界的神秘与人类的传说。
- 虞舜千年山:虞舜的古山象征着历史与人文的厚重,传递出文化的积淀。
- 地閟仙凡界:地与天的隔断,象征人间与神仙之间的界限,突出主题的哲理性。
- 天开梦觉关:梦的觉醒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暗示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
- 凌风醉明月: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表达诗人心灵的愉悦与自由。
- 宾主欲忘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忘却归去,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构成丰富的意象。
- 对仗:如“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形成了整齐的韵律。
- 拟人:通过“凌风醉明月”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 岩崖:象征坚韧与稳定。
- 丹霞:象征美丽与变幻。
- 碧汉:象征广阔与自由。
- 女娲:象征创造与修复。
- 虞舜:象征理想与德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锦石岩》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女娲”是用什么补天的?
- A. 五色石
- B. 七彩石
- C. 金银石
- D. 碧玉石
-
“凌风醉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陶醉与自由
- C. 紧张
- D. 疲惫
答案
- C. 明代
- A. 五色石
- B. 陶醉与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锦石岩》都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登高》通过高处的视角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而《锦石岩》则体现了一种超然与愉悦的心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风格与赏析方法。
-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提供古代诗歌的背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