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时间: 2025-01-11 02:2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无梦归天台
作者: 刘起〔宋代〕
琼台东畔石桥西,
三径无尘古木垂。
囊里歌编君相赐,
腹中珠穴老庄知。
风回蕙帐过猿岭,
月上茅堂透鸟枝。
万载圣朝高士传,
何人更得效依稀。
白话文翻译:
在琼台东边、石桥西边,
三条小路上没有尘埃,古树低垂。
你的歌编在我的囊里,是君送给我的,
我肚里藏着老庄的道理。
风儿绕过蕙帐,吹过猿岭,
月光洒在茅草堂,透过鸟儿的枝头。
万载以来,圣明的朝代高士的传说,
还有谁能像我那样追随依稀?
注释:
- 琼台:指美丽的台地。
- 东畔:东边的岸边。
- 三径:三条小路。
- 无尘:没有尘土,形容清幽宁静。
- 囊里:袋子里。
- 歌编:以歌谣编织而成的文辞。
- 珠穴:指珍珠的藏处,形容内心的深邃。
- 老庄:指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 蕙帐:用蕙草编成的帐篷,象征优雅的环境。
- 猿岭:猿猴栖息的山岭。
- 茅堂:用茅草搭成的小屋。
- 高士:指高尚的士人。
典故解析:
- 老庄: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强调自然与无为,影响深远。
- 万载圣朝:暗指历史上明君贤治的朝代,表现出诗人对历史贤人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起,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常隐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张无梦归天台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高士理想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张无梦归天台》是一首典雅动人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开篇的“琼台东畔石桥西”,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之后,诗人通过“囊里歌编君相赐,腹中珠穴老庄知”,表达了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认同。这里的“珠穴”不仅象征着内心的智慧与深邃,也暗示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风回蕙帐过猿岭,月上茅堂透鸟枝”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气息,营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隐逸之境,传达出诗人向往超脱尘世的情感。最后的“万载圣朝高士传,何人更得效依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高士的敬仰,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渴望,似乎在感叹当今人难以再现古代高士的风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哲理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琼台东畔石桥西:设定了地点,清幽的环境,引导读者进入。
- 三径无尘古木垂: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古树低垂,增添了诗的意境。
- 囊里歌编君相赐:表达了对友人情谊的珍视,暗示歌谣的美好。
- 腹中珠穴老庄知:内心充满智慧,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 风回蕙帐过猿岭: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灵动与生机。
- 月上茅堂透鸟枝:夜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万载圣朝高士传:感慨历史上贤士的伟大,抒发对理想的向往。
- 何人更得效依稀: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囊里歌编”,比喻诗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 拟人:自然景物如“风回蕙帐”被赋予了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风回蕙帐过猿岭,月上茅堂透鸟枝”,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珍视,表达了对清幽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高士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台:美丽的意象,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古木:象征长久与坚韧。
- 珠穴:象征内心的智慧与深邃。
- 蕙帐、猿岭、茅堂: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琼台”指的是哪种地方?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台地
C. 一座山 -
“万载圣朝高士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高士的敬仰
B. 对政治的失望
C. 对友人的思念 -
“风回蕙帐过猿岭”中的“猿岭”象征了什么? A. 忧伤
B. 自然的和谐
C. 现实的残酷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刘起《送张无梦归天台》与李白《送友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刘起更侧重于隐逸的自然环境,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道家文化与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