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5:47:16

绝尘高蹈一身轻,浊世徒劳怨独清。

长挹金风资冷韵,只茹珠露谢贪名。

晓飞自爱云山胜,晚噪如闻天籁声。

不似芳时莺语巧,三秋常有雪霜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尘高蹈一身轻,
浊世徒劳怨独清。
长挹金风资冷韵,
只茹珠露谢贪名。
晓飞自爱云山胜,
晚噪如闻天籁声。
不似芳时莺语巧,
三秋常有雪霜情。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我高飞于尘世之外,身心轻松自在;
在这浑浊的世道中,徒然抱怨,唯我心境清明。
我长久地在金风中吸取清凉的韵味,
只愿饮露而不贪求名利。
清晨时我自爱于云山之美,
傍晚时如同听到天籁之音般鸣叫。
不似春天时黄莺的巧妙歌唱,
在这三秋时节却常有雪霜的情怀。

注释:

  • 绝尘:远离尘世,形容心境清高。
  • 高蹈:高飞,指高洁的生活态度。
  • 徒劳:白费力气,指在浑浊的环境中无奈的怨恨。
  • 金风:秋风,象征清冷的气候。
  • 冷韵:指清冷的韵致。
  • 珠露:比喻清晨的露水,象征纯洁。
  • 谢贪名:拒绝贪求名声,强调淡泊名利。
  • 云山:自然美景,代表作者的内心向往。
  • 天籁声:自然的声音,代表某种高雅的境界。
  • 芳时:春天,指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时节。
  • 霜情:指秋冬的凄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摄,明代僧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清淡高远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带有浓厚的禅意。

创作背景:

《秋蝉 其二》成诗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蝉的生活,表达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秋蝉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秋蝉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由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浑浊世俗的厌倦。开头两句“绝尘高蹈一身轻,浊世徒劳怨独清”揭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接下来的“长挹金风资冷韵,只茹珠露谢贪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金风与珠露的意象构成了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诗人宁愿享受这份宁静,也不愿追逐名利。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晓飞自爱云山胜,晚噪如闻天籁声”描绘出清晨与傍晚的景象,表现了他在大自然中找寻自我价值的过程。最后两句“不似芳时莺语巧,三秋常有雪霜情”则将季节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结合起来,展现出秋季的凄凉与深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尘高蹈一身轻:表达诗人远离尘世的高洁态度,强调内心的轻盈自在。
  2. 浊世徒劳怨独清:在混乱的社会中,诗人感到无奈,却保持内心的清明。
  3. 长挹金风资冷韵:在秋风中吸取清凉的韵味,体现诗人与自然的融合。
  4. 只茹珠露谢贪名:愿饮露水而不贪求名利,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心态。
  5. 晓飞自爱云山胜:清晨时飞翔在云山之上,感受自然的美好。
  6. 晚噪如闻天籁声:傍晚的鸣叫如同天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赞美。
  7. 不似芳时莺语巧:与春天的莺鸣相比,秋天的声音有其独特之美。
  8. 三秋常有雪霜情:秋冬的情感更显凄凉,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长挹金风”与“只茹珠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晚噪如闻天籁声”,将自然的声音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拒绝,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蝉:象征孤独与清雅。
  • 金风:代表秋天的清凉与宁静。
  • 珠露:象征纯净与清新。
  • 云山:自然景色,代表心灵的归属。
  • 天籁声: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尘高蹈”的意思是: A. 远离尘世
    B. 追求名利
    C. 停留人间

  2. “只茹珠露谢贪名”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态度? A. 渴望名利
    B. 淡泊名利
    C. 忽视自然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心境,但更强调酒与友的欢愉。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清幽与宁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