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咏烛,用山谷体》
时间: 2025-01-11 19:5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咏烛》 作者:章钰 〔清代〕
回思折堲侍尊行。
到今还伴宵长。
六龙衔照杳难望。
投箧感冬郎。
依旧摊书举,
误由他凿壁偷光。
臣精不惜自销亡。
坠泪替人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起昔日陪伴尊前的情景,如今依旧在漫漫长夜中陪伴。那六龙(指灯光)闪耀,却在幽深处难以看清。投掷的书箱让我想起冬天的夜晚。依然摊开书籍,却因为他人偷光而误了时光。为了追求学问,自己甘愿消耗生命,眼泪流淌,只为替他人奔忙。
注释:
字词注释:
- 折堲:折扇,古代常用于侍奉尊长时的礼仪之物。
- 六龙:指灯光,源于古代对光明的比喻。
- 投箧:指书箱,文人用来存放书籍的箱子。
- 凿壁偷光:形容用别的手段借光读书,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 臣精:指对学问的精进与追求。
典故解析:
- 凿壁偷光:讲述了东汉时期匡衡的故事,他为了读书,借邻居的光照来学习,体现了勤奋和对知识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主要反映个人情感与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以灯烛为象征,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识渴求的执着。
诗歌鉴赏:
《画堂春·咏烛》以烛光为线索,串联起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开头“回思折堲侍尊行”,引人入胜,勾起了对昔日光阴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与尊长之间亲密的关系。接着“到今还伴宵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长夜中独自思索,烛光的微弱映衬出内心的寂寞与不安。
“六龙衔照杳难望”,通过对光明的描绘,表现出希望的渺茫与追求学问过程中的艰辛。而“投箧感冬郎”,则是对寒冷与孤独的双重暗示,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接下来的“依旧摊书举,误由他凿壁偷光”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便条件艰苦,仍愿意借光读书,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的“臣精不惜自销亡,坠泪替人忙”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甚至愿意为此牺牲自己,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知识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思折堲侍尊行:回忆起曾经陪伴尊长的日子,表现出对过去的珍惜。
- 到今还伴宵长:即使时光过去,依然感到漫长的夜晚在孤独中陪伴着自己。
- 六龙衔照杳难望:比喻光明的渺小与难以触及,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
- 投箧感冬郎:用书箱的意象唤起对寒冷的感受,暗示知识的追求需要克服困难。
- 依旧摊书举:尽管条件艰辛,仍坚持读书,体现出不屈的精神。
- 误由他凿壁偷光:强调为了求知而愿意采用各种方式,反映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 臣精不惜自销亡:为了学问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决心。
- 坠泪替人忙:为他人付出,流泪不止,表现出无私与奉献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六龙”比喻光明,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灯光与书本之上,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词结构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知识的追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知识与希望,虽小却温暖。
- 书籍:代表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启迪。
- 泪水:象征情感的流露与对理想的追求中的痛苦。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烛光代表明亮与希望,常用来象征求知的火焰。
- 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象征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 泪水则体现了为理想奋斗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对知识的追求
C. 爱情 -
“凿壁偷光”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A. 司马迁
B. 匡衡
C. 曹操 -
诗中“六龙”指的是什么?
A. 六个神兽
B. 六种光明
C. 灯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了夜晚思念的情感。
- 《登高》杜甫: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画堂春·咏烛》:两者均在夜晚表达情感,但前者更多是思乡情绪,后者则是对知识追求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词的全面了解。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解析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