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时间: 2025-01-11 20:07:18

摩围小隐枕蛮江。

蛛丝闲锁晴窗。

水风山影上修廊。

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

不因送客下绳床。

添火炷炉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的小居所,靠近蛮江,窗外的蛛丝在阳光下闪烁,水面吹来的风和山影交织在长廊上,直到晚上才感到一丝凉意。伴随着花间飞舞的蝴蝶,独自飞翔的鸥鸟在春光中嬉戏。因为不想送客,所以没有下绳床,而是添火烧香,静享这一刻的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摩围:环绕、包围的意思。
  • 蛮江:指的是江河,有一种隐逸的感觉。
  • 蛛丝:窗外的蜘蛛丝,象征宁静和闲适。
  • 水风:水面带来的微风。
  • 修廊:长廊,通常是通向庭院的。
  • 绳床:古代的一种床,可能指的是临时休息的地方。
  • 炷炉香:点燃香炉中的香,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整体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江西人。作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隐居的时期,他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画堂春》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摩围小隐枕蛮江”,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居所,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蛛丝在阳光下显得灵动而闲适,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水风与山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不到晚来凉”不仅是对气候的描写,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蝴蝶与鸥鸟相互映衬,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由。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宁静,诗人不因送客而感到惆怅,反而更乐于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闲适。添火炷炉香,既是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也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意象与悠然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净雅致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摩围小隐枕蛮江: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居所,隐居于蛮江之畔。
  • 蛛丝闲锁晴窗:窗外的蛛丝在阳光下显得悠闲,象征宁静的生活。
  • 水风山影上修廊:水面上的微风和山影映照在长廊上,形成和谐美丽的景象。
  • 不到晚来凉:直至晚上才感到一丝凉意,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悠然。
  •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描绘了春日的生机,蝴蝶与鸥鸟自由自在地嬉戏。
  • 不因送客下绳床:因不想送客而不下床,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添火炷炉香:点燃香炉,享受这份宁静与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表现内心的宁静。
  • 拟人:通过“蝶穿花径”和“鸥舞春光”,让自然景物富有生命力。
  • 对仗:表现诗的韵律感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江:象征宁静与隐逸生活。
  • 蛛丝:代表闲适与静美。
  • 蝶与鸥: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炉香:体现对生活细节的珍惜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蛮江”主要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D. 年龄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添火炷炉香”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享受。

  3. 判断题:诗人对送客的态度是惆怅的。 (是/否)

答案:

  1. B
  2.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自然及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画堂春》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黄庭坚更注重春日的生机,而王维则强调秋天的宁静与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