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寄九华山几谷上人
了禅 〔清代〕
九子山头月,双峰顶上云。
清芬同一派,孤静两无分。
画笔超流俗,诗才迥不群。
我来应下拜,古佛最能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九华山的景色和与隐士的交流。诗中的“九子山头月”指的是山顶的明月,“双峰顶上云”则描绘了山顶的云彩。诗人感叹这清新的气息和孤寂的环境没有任何分隔,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的共鸣。“画笔超流俗,诗才迥不群”则是赞美隐士的艺术才华高于世俗,“我来应下拜,古佛最能文”则是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注释:
- 九子山:九华山的别称,位于安徽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清芬:指清新的香气,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优雅气息。
- 孤静:形容环境的宁静,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状态。
- 画笔:指绘画的才能。
- 古佛:古代的佛教大师,象征着智慧和艺术的传承。
典故解析:
“古佛”可以指代历史上的佛教高僧,如达摩祖师等,强调作者与佛教文化的深厚关系,反映出一种敬仰和学习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了禅,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及书法,作品多受禅宗影响,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了禅访九华山时,受到山中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对隐士生活和佛教文化的尊敬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精神互动。首联“九子山头月,双峰顶上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高远的山水境界,月光与云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第二联“清芬同一派,孤静两无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象,更是在表现一种心灵的归宿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联则显现出诗人的敬意与自谦,强调隐士超凡脱俗的才华,表达了他对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古佛最能文”不仅是对隐士才能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与这种境界的距离和渴望。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子山头月:描绘山顶的明月,象征清静与幽远。
- 双峰顶上云:描绘山顶的云彩,增强了山的高远感。
- 清芬同一派:暗示自然气息使人感到亲近。
- 孤静两无分:强调孤独的境界与自然的合一。
- 画笔超流俗:赞美隐士的艺术才能高于世俗。
- 诗才迥不群:强调其独特的诗才。
- 我来应下拜:表达对隐士的敬意。
- 古佛最能文:指出古代佛教大师的文采,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和次联中的“月”与“云”,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士的才能比作古佛,暗含其智慧与艺术的超拔。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士精神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与佛教文化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 月:象征清静与明亮,代表一种高尚的追求。
- 云:代表变化与自由,象征隐士的生活。
- 清芬:暗示环境的优雅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子山”位于哪个省? a) 安徽
b) 浙江
c) 四川 -
“清芬同一派”中的“清芬”指的是什么? a) 清新的香气
b) 清澈的水
c) 清亮的声音 -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蔑视
b) 敬仰
c) 忽视
答案:
- a) 安徽
- a) 清新的香气
- b) 敬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诗中也常常表现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可以与了禅的这首诗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九华山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