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端阳节近,仍用前韵,赋此遣怀》
时间: 2025-01-26 04:2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十逢重五,又过一年关。
脊梁竖起犹可,脩竹报平安。
现在休轻放过,来著必须赶上,
往者莫追还。聆善仍牢记,
差胜老师丹。诗言志,书记事,
接遗残。存诚善世吾分,
邪思所当闲。老矣头还未白,
留住少年丛里,共历岁时寒。
解听心弦响,流水复高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的到来,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仍然感到精神矍铄,像一根挺拔的竹子一样,祈愿平安。现在不应轻易放过时间,必须努力去追赶。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追忆,唯有善良的品德值得铭记。诗歌表达志向,记录事情,承接遗留下来的文化。我们应当存有诚恳和善良,这才是我应有的分寸,邪恶的想法应当抛弃。尽管年纪已大,头发尚未变白,但我仍希望能留住少年时的心态,共同经历岁月的寒冷。我的心如流水与高山一般,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
注释:
- 重五:指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 脊梁竖起犹可:形容精神状态仍然神采奕奕,挺直脊梁。
- 脩竹:形容像竹子一样修长、挺拔,寓意坚韧。
- 聆善:倾听和铭记善良的品德。
- 差胜老师丹:这里“丹”指的是丹青,也可指代画工,意在表达诗歌与画作一样,传达志向与记录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尹默(1883-1971),字仲华,号惕庵,晚号波庵,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风格独特,尤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夕,正值诗人八十高龄。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善良与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与思考。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并没有感到畏惧,反而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前两句通过对比,强调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精神的坚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强大。接下来的句子则强调了对善良品德的追求与坚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以“老矣头还未白”自嘲,表达了对保持年轻心态的渴望,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诗的最后以“解听心弦响,流水复高山”作结,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十逢重五:强调时间的流逝,体现出诗人已八十岁高龄。
- 又过一年关:岁月如梭,感叹时间的无情。
- 脊梁竖起犹可:即使年老,精神依旧矍铄。
- 脩竹报平安:用竹子的形象表达对平安的期盼。
- 现在休轻放过:告诫自己不要轻易放过时间。
- 来著必须赶上:强调努力追赶时间的重要性。
- 往者莫追还:劝诫自己不要再追忆过去。
- 聆善仍牢记:铭记善良的重要性。
- 差胜老师丹:借助诗歌的表达传达志向与记录历史。
- 存诚善世吾分:强调诚善作为人生的分寸。
- 邪思所当闲:抵御邪恶思想的侵扰。
- 老矣头还未白:自嘲年老却心态年轻。
- 留住少年丛里:希望保留年轻的心态。
- 共历岁时寒:与他人共同经历岁月的洗礼。
- 解听心弦响:感受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流水复高山: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与年轻的对比,展现诗人的精神状态。
- 比喻:用“竹”比喻诗人的气质和心态。
- 排比:多处排比句式,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反思,强调善良与志向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年轻心态的积极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五:象征节日与传统文化。
- 脊梁:象征精神与意志的坚定。
- 竹:象征坚韧与平安。
- 流水和高山: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D. 元宵节
-
诗人强调要铭记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善良
- C. 荣耀
- D. 恨意
-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诗人的精神状态?
- A. 梅花
- B. 竹子
- C. 松树
- D. 荷花
答案:
- B. 端午节
- B. 善良
- B. 竹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沈尹默的《水调歌头 其二》更注重内心的反思和对时光的感悟,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情与对人生的洒脱。这两首诗在主题上呈现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分别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