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士衡失解送公衍赴调二首》

时间: 2025-01-11 15:08:44

向来翰墨付群儿,直把行藏待主知。

风引去帆声猎猎,手调焦尾意迟迟。

遥知夜宿吹藜处,恰是春深造榜时。

预恐阿婆愁见我,略须回马避旌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翰墨付群儿,直把行藏待主知。
风引去帆声猎猎,手调焦尾意迟迟。
遥知夜宿吹藜处,恰是春深造榜时。
预恐阿婆愁见我,略须回马避旌麾。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将书法和墨迹都交给那些年轻人,
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得到主人的赏识。
风将帆声送远,猎猎作响;
我手调焦尾,心中却迟疑不决。
遥想你夜宿在那吹藜的地方,
正是春天深处制榜的时节。
恐怕阿婆一见我会愁眉不展,
所以我略微转身,避开了他的旗帜。

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文采,常用来形容文人的才华。
  • 群儿:指年轻人或学生。
  • 行藏:行踪与隐蔽,指个人的举动与处事。
  • 猎猎:形容帆声或风声的响亮。
  • 焦尾:调弦用的细线,常用于比喻调动心情或情意。
  • :一种植物,古人常用其叶子做成的器具,常指宿营的地方。
  • 造榜:指春天时节的科举考试,榜为榜单的意思。
  • 阿婆:指家中的老妇人,通常是母亲或长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安世,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称,作品多涉及离别、思乡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或同僚赴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家庭的牵挂。诗中展现了离别的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流露出对亲人的忧虑。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细腻而深沉。首句通过“翰墨付群儿”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成就。紧接着,通过对“风引去帆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离别时的孤独感和无奈。诗人尽管希望友人能有所作为,但内心的迟疑和惆怅显而易见。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遥知夜宿吹藜处,恰是春深造榜时”表达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同时也暗含对春天的期待。而最后一句则流露出对家中老人的担忧,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离别的场景与心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也使得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向来翰墨付群儿:诗人将自己的文才寄托于年轻人,期待他们能继承自己的志向。
  2. 直把行藏待主知:表达了对将来能被主人赏识的期待,显示出一种不安的心情。
  3. 风引去帆声猎猎:描绘离别的场景,帆声随风远去,带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4. 手调焦尾意迟迟:诗人心中虽有期待,但面对离别却感到犹豫不决。
  5. 遥知夜宿吹藜处:想象友人夜宿的地点,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
  6. 恰是春深造榜时:春天是考试的季节,暗含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7. 预恐阿婆愁见我:担心家中老人因自己离去而忧虑,显示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8. 略须回马避旌麾:为避免让家人担心,略微改变行程,表现出对亲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翰墨付群儿”,用书法比喻个人的才华。
  • 拟人:帆声“猎猎”似乎有自己的情感,传达出离别的氛围。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希望。离别的情绪贯穿始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与亲情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象征文人的才华与追求。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象征归宿与安宁,暗指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翰墨付群儿”中的“群儿”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家人
    答案:A

  2. 在诗中,诗人最担心阿婆因为什么而愁眉不展?
    A. 自己去远方
    B. 生活贫困
    C. 家务繁忙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春深造榜时”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考试季节
    B. 春天的旅游时节
    C. 春天的耕作时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项安世《次韵李士衡失解送公衍赴调》杜甫《赠花卿》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项安世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