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

时间: 2025-01-26 01:45:23

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

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

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

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
作者:陈允颐

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
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
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
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山头,明月悄然升起于天空,烟波浩渺的湖面让我思绪悠远。
士人们从魏晋时期的才子多如鲫,诗作到齐梁时期却如同蝉鸣那样热闹。
清澈的风景如同千尺的白练荡漾,秋日的声音在四条弦乐中激荡。
不知这与南楼的宴会相比如何,那些事情和人们的故事一定是可以传颂的。

注释

  • :含着,承载。
  • 悠然:闲适而自在。
  • :指文人或有学识的人。
  • :这里比喻人多。
  • :喧闹。
  • 澄景:清澈的景色。
  • 千尺练:形容水面如绸缎般平滑。
  • 四条弦:指乐器的弦,象征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丽、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步节使原韵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古代文人雅集的追思,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诗歌鉴赏

本诗意境开阔,情感细腻。首联通过夕照与明月的对比,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提到魏晋士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子辈出如鲫,这一方面表现了对文人风采的敬仰,另一方面也隐含了对现状的感慨,暗示当代文人似乎难以与古人相比。
随后,诗人通过“澄景漾成千尺练”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秋声的描绘则为诗作增添了几分秋意与音乐感,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以“南楼宴”作结,似乎在回忆那些关于艺术、友情的聚会,虽不知如何,但其事其人都值得传颂,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人际关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照衔山月上天:描绘夕阳与明月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时间的流转。
  2. 烟波极目思悠然:烟波浩渺,诗人眼前的景象引发了悠远的思考。
  3. 士从魏晋多于鲫:士人的数量在历史上众多,借鲫鱼比喻人多。
  4. 诗到齐梁噪等蝉:诗作在齐梁时期如蝉鸣般热闹,表现出文学繁荣的景象。
  5. 澄景漾成千尺练:清澈的水面如绸缎般平滑,描绘自然之美。
  6. 秋声迸入四条弦:秋天的声音传入音乐中,暗示自然与艺术的统一。
  7. 不知何似南楼宴:对南楼聚会的回忆,感慨那些往事人情。
  8. 其事其人要可传:这些故事和人都值得传颂,表达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士从魏晋多于鲫”,用鲫鱼比喻士人数量之多。
  • 对仗:如“夕照衔山,月上天”,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 意象:通过“澄景”、“秋声”等意象,增强诗的画面感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文人雅集的向往与对当下文化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念。
  • 烟波:象征无限的思绪与广阔的心境。
  • 千尺练:象征自然的和谐美与宁静。
  • 秋声:象征时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士从魏晋多于鲫”的比喻用来形容什么?

    • A. 魏晋士人的才华
    • B. 文人数量之多
    • C. 诗歌的流行
    • D. 秋天的气候
  2. “澄景漾成千尺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烟雾缭绕的山峰
    • B. 清澈如绸的水面
    • C. 繁华的都市
    • D. 丰收的田野
  3. “不知何似南楼宴”的含义是什么?

    • A. 对南楼聚会的怀念
    • B. 对宴席的厌倦
    • C. 对历史的无奈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充满历史感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景的描绘与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本诗则更强调文化传承与对往昔文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大量清代诗人的作品,提供相关背景资料。
  • 《古诗词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