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桃花次乾斋侍读韵》

时间: 2025-04-28 08:35:42

相逢不信武陵村,合是孤峰旧托根。

流水有情空蘸影,春风无色最销魂。

开当玉洞难知路,吹落银墙不见痕。

多恐赚他双舞燕,误猜梨院绕重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桃花次乾斋侍读韵
作者: 王丹林 〔清代〕

相逢不信武陵村,
合是孤峰旧托根。
流水有情空蘸影,
春风无色最销魂。
开当玉洞难知路,
吹落银墙不见痕。
多恐赚他双舞燕,
误猜梨院绕重门。

白话文翻译:

相逢时你不相信是在武陵村,
这仿佛是孤峰的旧根系。
水流有情只是空中涂抹着影子,
春风无色最令人销魂。
开到玉洞不知道通往何方,
吹落的花瓣在银墙上看不到痕迹。
我多怕让那双舞的燕子迷失,
误以为在梨花院中绕着重门。

注释:

  • 武陵村: 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孤峰: 指高耸的山峰,常用以象征孤独与卓尔不群。
  • 流水有情: 描述流水带有情感,暗指自然景物的灵动。
  • 春风无色: 春风看似没有颜色,但却能带走寒意,传递温暖。
  • 玉洞: 可能指代美丽的洞穴,象征着神秘与未知。
  • 银墙: 银色的墙面,可能暗指光滑如镜的表面,形象生动。
  • 双舞燕: 指双双飞舞的燕子,常象征春天和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丹林,清代诗人,生于盛世,受儒家文化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情感细腻,常以传统的诗词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中,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世外桃源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桃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诗中通过“武陵村”的典故,唤起读者对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生活的回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的美好,尤其是“流水有情”和“春风无色”的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温馨。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迷惘和对未知道路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清新的哲理感。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逢不信武陵村:相遇时对理想境界的怀疑,暗示生活的纷扰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2. 合是孤峰旧托根:孤峰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暗示理想的脆弱与孤独。
  3. 流水有情空蘸影:流水有情,意指自然的灵动与人情的交融。
  4. 春风无色最销魂:春风虽无色,却能抚慰人心,表达人生的温暖与柔情。
  5. 开当玉洞难知路:进入美丽的洞穴,象征着探索未知的旅程。
  6. 吹落银墙不见痕:花瓣飘落后,表面看似平静,却暗含自然的无情。
  7. 多恐赚他双舞燕:对失去理想生活的担忧。
  8. 误猜梨院绕重门:对误入歧途的恐惧,暗示生活的复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流水和春风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开当玉洞”和“吹落银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和人情世态中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 代表美好与希望,象征理想。
  • 流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春风: 象征温暖与生机,传递善意。
  • 孤峰: 代表孤独与清高,寓意理想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理想与现实的比较
    • B. 春天的美好
    • C. 对未来的恐惧
  2. “武陵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遥远的记忆
  3. 诗中的“春风无色”意味着什么?

    • A. 春风没有温度
    • B. 春风的温暖无形
    • C. 春风的颜色不重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丹林 vs. 陶渊明: 二者都关注自然与理想,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生活,王丹林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丹林研究》
  • 《桃花源记的文化解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