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忽然有怀周紫岩先生遂成口号奉寄且以酬黄柑之惠》

时间: 2025-01-22 12:10:43

柱下先生住紫岩,倚天愁岭气巉巉。

客来每托青猿报,书寄还凭白凤衔。

日上寒光生水石,月明晴翠落松杉。

旅人珍重黄柑赠,愧乏琼瑶荅素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夜忽然有怀周紫岩先生遂成口号奉寄且以酬黄柑之惠
作者: 刘基

柱下先生住紫岩,倚天愁岭气巉巉。
客来每托青猿报,书寄还凭白凤衔。
日上寒光生水石,月明晴翠落松杉。
旅人珍重黄柑赠,愧乏琼瑶荅素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紫岩先生的怀念。诗中提到,紫岩山下的先生,靠着高耸的愁岭气势雄伟。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是托青猿来传递消息,书信则由白凤衔来送达。日出时,寒光在水石上闪烁,月明时,晴朗的翠色映照在松杉之间。旅人对黄柑的赠送十分珍重,而自己却因没有美玉和华丽的书信而感到愧疚。

注释

  • 柱下:指的是山中的一处景致,暗含与紫岩的联系。
  • 倚天:形容山势高耸,似乎要倚靠天际。
  • 愁岭:指的是高山给人带来的愁苦感受。
  • 青猿:传递消息的象征,代表着信使。
  • 白凤:寓意高雅的传信方式。
  • 寒光:指寒冷的阳光,带有清冷的气息。
  • 琼瑶:形容美玉或珍贵的物品。

典故解析

  • 紫岩:可能指的是周紫岩,历史上有名的隐士或文人,表示诗人与其的深厚情谊。
  • 青猿、白凤:在古代诗歌中,青猿常用作信使的象征,白凤则象征着高贵与纯洁,暗示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景幽,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因思念周紫岩先生而作诗,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其赠予的黄柑的珍惜,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整齐,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前两联描绘了紫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诗人以“倚天愁岭气巉巉”展示了山的高耸与苍凉,显得气势磅礴。而“客来每托青猿报,书寄还凭白凤衔”则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显示了诗人与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

后两联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流露,描绘了日月交替下的自然景象,增强了作品的意境与情感。最后一句“愧乏琼瑶荅素缄”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黄柑赠送的感激之情,更反映出他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谦虚与自省,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流露出对友情和人性真情的追求,表现出文学的高雅与纯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柱下先生住紫岩:开篇直接点明对象,描绘出周紫岩的居所。
  2. 倚天愁岭气巉巉:描绘了紫岩的壮丽景色,暗喻高远的理想与情感的愁苦。
  3. 客来每托青猿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4. 书寄还凭白凤衔:白凤传书,象征着高雅,显示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5. 日上寒光生水石:描绘寒冷清晨的景象,营造出清冷氛围。
  6. 月明晴翠落松杉:表现了明亮月光下的自然美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7. 旅人珍重黄柑赠:表达对友人赠送的礼物的珍视,体现出对友情的感激。
  8. 愧乏琼瑶荅素缄: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谦虚与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猿与白凤比作信使,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如“日上寒光”与“月明晴翠”,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寒夜、青猿、白凤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感激,展现了人际间的真情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自省,传达了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柱下:代表居住的环境,象征着安静与思考。
  • 紫岩:象征着高雅与隐逸,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
  • 青猿、白凤:分别象征信使与高贵,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寒光、晴翠:描绘自然景色,增强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猿”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信使
    C. 朋友
    D. 历史

  2. “日上寒光生水石”中的“寒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冷的阳光
    C. 夜晚的月光
    D. 夕阳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
    B. 愧疚与感激
    C. 喜悦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寺》】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与刘基的诗歌都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王维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而刘基则在怀念友人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典诗词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