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2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望二首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萋萋麦陇杏花风,
好是行春野望中。
日暮不辞停五马,
鸳鸯飞去绿江空。
忘怀不使海鸥疑,
水映桃花酒满卮。
亭上一声歌白苎,
野人归棹亦行迟。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麦田和杏花在微风中摇曳,
这样的景色真是适合在春游时远望。
傍晚时分不愿离去,停下五匹马,
鸳鸯飞去,绿色的江面变得空荡荡的。
我忘记忧虑,让海鸥没有疑虑,
水面映照着桃花,酒杯满满。
亭子上响起一声歌唱,白苎草随风摇曳,
归来的渔夫慢慢划着船,也显得迟缓。
注释
- 萋萋:草木繁茂的样子。
- 麦陇:麦田的高低起伏。
- 杏花:指春天盛开的杏树花。
- 鸳鸯:一种水鸟,象征爱情。
- 海鸥:一种常见的海鸟,常被用来象征自由。
- 卮:古代的一种酒器,通常用来盛酒。
- 白苎:一种植物,常用于编织。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鸳鸯”常用来象征情侣或夫妻间的恩爱。而“水映桃花”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桃花在文学中是柔美与短暂的象征,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或是在一次春游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蓬勃,借此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萋萋麦陇杏花风”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麦田与杏花的相互辉映,形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日暮不辞停五马”,诗人在日落时分仍不舍得离去,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向往。“鸳鸯飞去绿江空”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流逝。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饮酒的描绘,表现了一种洒脱与忘忧的心态,水中的桃花酒反射出春天的气息,似乎在邀请人们共享这份美好。
最后两句“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歌声与自然的结合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宁静,渔夫的归来暗示着一段旅程的结束与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整首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萋萋麦陇杏花风:描绘春天的麦田和杏花,生动展现了春日的景象。
- 好是行春野望中:强调在这样的美景中远望的乐趣。
- 日暮不辞停五马:诗人不愿在黄昏时分离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鸳鸯飞去绿江空:鸳鸯的飞去使得河面更加空旷,象征着一份孤独。
- 忘怀不使海鸥疑:心中没有忧虑,海鸥也不再疑惑,象征一份自由。
- 水映桃花酒满卮:水面映照着桃花,酒杯满满,展现生活的美好。
- 亭上一声歌白苎:亭子上响起歌声,白苎草随风摇曳,增加了生动性。
- 野人归棹亦行迟:渔夫慢慢归来,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映桃花”比作一种情感的映射,展现美好的生活。
- 拟人:将“亭上一声歌”赋予人类的动作,使场景更具生命力。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陇:象征丰收、繁荣。
- 杏花: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重生。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
- 海鸥: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
- 桃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萋萋”指的是什么? A. 草木繁茂
B. 春天的雨
C. 风的声音
答案:A -
“鸳鸯飞去绿江空”中的“绿江”指的是? A. 河流
B. 大海
C. 湖泊
答案:A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忧伤
B. 喜爱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游山西村》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侧重于晨起的宁静与生命的觉醒。
- 《游山西村》: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悠闲,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词鉴赏》
以上是关于《野望二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