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谷孙枝已上弦,
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
三到行朝二十年。
白话文翻译:
桐谷的孙枝已经长出新芽,
我这个隐士仍然躺在白云之旁。
九天之上的飞锡(神仙赐予的法器)也许会让我受到嘲讽,
可是我在朝廷中三次出任官职已经整整二十年。
注释:
- 桐谷:指桐树生长的地方,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孙枝:指桐树的新芽或新枝。
- 野人:指隐居的山野之人,表明诗人过着隐逸的生活。
- 白云边:形容隐士的生活环境,宁静而幽远。
- 九天飞锡:传说中天界的神仙所赐的法器,象征着地位和权力。
- 相诮:意为嘲讽、讥讽。
- 三到行朝:指作者在朝廷中任职三次,行朝即朝廷,上述语句暗示他与朝廷的关系。
- 二十年:强调作者在朝廷中服务的时间,反映他对官场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唐代诗人,字子贞,号松隐,晚号云峰。生于盛唐时期,崔道融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崔道融隐居山林时,正值他与世隔绝之际。诗中表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无奈与失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感受,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渴望。首句“桐谷孙枝已上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反衬出作者的孤独与隐逸生活。接着“野人犹卧白云边”,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隐士情怀,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后的“九天飞锡应相诮”,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在官场经历的讽刺与无奈,表现出他对于权力与名利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三到行朝二十年”,则是对自己在朝廷任职经历的总结,带有一种感伤与无奈的情绪,似乎在追问这样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使人不禁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谷孙枝已上弦:描写春天的桐树发芽,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野人犹卧白云边:隐士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向往自然的宁静。
- 九天飞锡应相诮:暗示神仙的法器象征权力,诗人自嘲即使获得这样的地位,仍然难逃他人的嘲讽。
- 三到行朝二十年:总结自己在朝廷的经历,感慨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 象征:桐树象征自由的生活,九天飞锡象征世俗的权力。
- 夸张:“三到行朝二十年”夸大了时间的流逝,突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无奈与失落,同时也折射出他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强烈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谷:象征隐逸与自然。
- 白云:象征宁静和自由。
- 飞锡: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
- 野人:象征隐士的生活态度,追求简单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桐谷”指的是: A. 一种树木
B. 一种地名
C. 一种动物
D. 一种花卉 -
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的: A. 向往
B. 失望
C. 不屑
D. 渴望 -
“白云边”象征了: A. 荣华富贵
B. 宁静和自由
C. 纷繁复杂
D. 历史悠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但更多表现了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平和。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死的思考,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