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时间: 2025-01-27 03:59:43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作者:羊士谔(唐代)
玉颜红烛忽惊春,
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
不因惆怅为行人。

白话文翻译:

夜宴中,烛光映照着她的美丽容颜,仿佛惊动了春天的气息。她轻盈地走动,像在水面上行走,轻轻拂去地上的尘埃。她本该在此时放声歌唱,收起眉头的愁苦,却并不是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

注释:

  • 玉颜:形容女子美丽的面容。
  • 红烛:指烛光,寓意温暖与明亮。
  • 微步:轻柔的步伐。
  • 凌波:比喻在水面上行走,形容轻盈。
  • 拂尘:轻轻扫去尘土,象征轻盈的动作。
  • 当歌:应当歌唱,表示欢乐。
  • 敛眉黛:收起眉头,黛指眉毛,形容愁苦或忧伤。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引用的典故,但“微步凌波”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女子的轻盈和优雅的赞美,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女性之美和宴会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常聚于酒宴之中,吟诗作对。诗中描绘了宴会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夜宴中的优雅姿态,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悟。开头两句通过“玉颜红烛”,描绘了女子在烛光下的美丽,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微步凌波暗拂尘”则通过轻盈的步伐,表现出女子的灵动与优雅,仿佛她在水面上行走,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接下来的“自是当歌敛眉黛”,则揭示了尽管她应当放声歌唱,但却因离别而收起了眉头,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结合了欢愉与惆怅,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美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颜红烛忽惊春:女子的美丽容颜在烛光的映照下,仿佛让春天为之惊动。
  2. 微步凌波暗拂尘:她轻盈地走动,像在水面上行走,轻轻拂去尘埃,展现出优雅的姿态。
  3. 自是当歌敛眉黛:她理应在此时放声歌唱,但却因离别而收起了眉头,表现出微妙的情感转变。
  4. 不因惆怅为行人:她并非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暗示了对离别的淡然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轻盈步伐比作“凌波”,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突显女子的美丽影响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淡然,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欢愉又有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颜: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纯洁。
  • 红烛:象征温暖的气氛与光明的未来。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微步:象征优雅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士谔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玉颜”指的是? a) 美丽的面容
    b) 夕阳的颜色
    c) 春天的景象
    d) 烛光的闪烁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愁
    c) 淡然
    d) 愤怒

答案: 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对比羊士谔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送别主题,但羊士谔更侧重于描绘女子的优雅与宴会的氛围,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离别的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