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明府入道》

时间: 2025-01-26 06:25:35

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

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

悬悬老松下,金灶夜烧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明府入道
戎昱 〔唐代〕
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
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
悬悬老松下,金灶夜烧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明府出家修道的送别之情。诗人感叹陶渊明为何要在明时挂冠而去,似乎是为了追求泉石之间的乐趣,不怕寒冷的薜萝。轻雪笼罩着他的纱帽,孤猿在祭坛旁徘徊。老松下悬挂,金灶在夜里烧着丹药。

注释:

  1. 陶彭泽:指陶渊明,东晋诗人,因隐居田园而著称。
  2. 挂冠:指辞官,隐退。
  3. 薜萝:一种植物,常生长在阴湿地方,象征艰苦的环境。
  4. 轻雪笼纱帽:描绘了冬天的场景,表达了清冷的意境。
  5. 孤猿:指孤独的猿猴,象征孤独和清幽。
  6. 醮坛:道教祭坛,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7. 金灶:指炼丹的炉灶,象征修道和追求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朋友王明府出家之际,表达了对朋友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与祝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的崇尚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王明府入道》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自然意象的诗。诗的开头以“何事陶彭泽”引出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作者通过陶渊明的例子,展现了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理想。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不惧寒冷的薜萝,意在强调追求精神世界的执着。轻雪、孤猿、老松等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山水画,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孤独和美好。最后提到的“金灶夜烧丹”,则把主题引向了修道与炼丹的理想,呼应了整首诗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事陶彭泽:问陶渊明为何要隐退,暗含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2. 明时又挂冠:提到明时却选择放弃官职,显示心志高洁。
  3. 为耽泉石趣:为追求泉石之间的趣味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4. 不惮薜萝寒:不怕寒冷艰苦,表现出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5. 轻雪笼纱帽:细腻地描绘了环境,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6. 孤猿傍醮坛:孤独的猿猴与祭坛相伴,象征孤独而宁静的修道生活。
  7. 悬悬老松下:老松下的场景,进一步渲染出隐逸的氛围。
  8. 金灶夜烧丹:暗示着炼丹与修道的理想,寓意追求长生不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陶渊明的追求,展现出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轻雪、孤猿、老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对理想生活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陶彭泽:象征隐士与高洁的理想。
  • 泉石:代表自然的乐趣与清幽。
  • 薜萝:象征艰苦的修道生活。
  • 轻雪: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 孤猿: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追求。
  • 金灶:象征修道与长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陶彭泽”指的是哪位诗人?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为耽泉石趣,不惮__寒”中的空缺应填入什么字?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意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对/错)

答案:

  1. A. 陶渊明
  2. 薜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戎昱的《送王明府入道》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戎昱的诗更加强调对朋友的祝福,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对自然与内心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