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居四首》
时间: 2025-01-11 21:4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
蒿藜入墙屋,尘垢变几架。
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
逢诗即废日,得客辄忘夜。
积懒遂成性,习勤反如诈。
几不类怠傲,愧耻将何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逃避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外面没有王事牵挂,进来却不打理居所。荒草和杂物都进入了房屋,尘垢堆积成几架。虽然生活贫困,但我无忧无虑,智慧和能力都来自于闲暇。遇到诗歌就忘记了白天,来了客人便忘却了夜晚。懒惰最终成为我的性格,勤奋反而像是在伪装。这样的懒惰让我显得不堪,羞愧之情又该如何表达呢?
注释
- 王事:指世俗的政事或事务。
- 治:治理、打理。
- 蒿藜:蒿和藜,指杂草,象征生活的困窘。
- 糟糠:指粗糙的粮食,象征贫困的生活。
- 智力取自暇:智慧与能力源于闲暇时光。
- 积懒:懒惰逐渐成为习惯。
- 怠傲:懒惰与傲慢的结合,指一种不求进取的态度。
- 愧耻将何谢:对自己的懒惰感到羞愧,不知该如何弥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120-1190年),字子方,号旨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政治纷争的厌倦和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令隐居生活的时期,诗人深感世事的复杂与无奈,选择远离官场,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简约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懒惰自省的情感。
诗歌鉴赏
王令的《暨阳居四首》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便以“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引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居所的杂乱,蒿藜与尘垢的意象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述,更象征着他对世俗事务的漠视。
在“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一句中,诗人以朴素的生活态度来反映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却能从闲暇中获得智慧与灵感。这一情感贯穿全诗,显示出一种对物质贫乏的超然态度。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也意识到懒惰的滋生以及勤奋的伪装,表达了对自己懒惰的自责与反思。最后的“愧耻将何谢”则是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剖析,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羞愧。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闲适生活的赞美,也有对自身缺陷的自省,体现了王令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无王事牵:离开世俗的牵绊,没有王朝政务的烦恼。
- 入不治居舍:回到家中,却不去打理自己的居所。
- 蒿藜入墙屋:墙内杂草丛生,居住环境堪忧。
- 尘垢变几架:尘土与污垢堆积如几架,生活的邋遢。
- 糟糠苟无忧:虽然饮食粗糙,但仍能过得无忧无虑。
- 智力取自暇:智慧与能力来自于闲暇的时间。
- 逢诗即废日:遇到诗歌的诱惑,忘却了白昼的时光。
- 得客辄忘夜:有客人来访,便忘记了夜晚的流逝。
- 积懒遂成性:懒惰的习惯逐渐形成性格。
- 习勤反如诈:习惯勤奋却感到像是在伪装。
- 几不类怠傲:几乎不再像是懒惰,反而有些傲慢。
- 愧耻将何谢:对自己的懒惰感到羞愧,不知如何弥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杂草与尘垢比拟为生活的困扰,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展现了诗人语言的工整与韵律。
- 反讽:对勤奋的伪装与懒惰的自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冲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自身懒惰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揭示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蒿藜:象征生活的贫困与无奈。
- 尘垢:代表着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 糟糠:象征简朴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心态。
- 诗:象征着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艺术的陶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令的《暨阳居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财富的追求 -
诗中“糟糠苟无忧”意思是?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艰辛但无忧
C. 生活痛苦 -
诗的最后一句“愧耻将何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诗中同样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