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
时间: 2025-01-23 08:1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湖
作者:王令 〔宋代〕
西南无尽望,吞恐罄吴郊。
海近私凭蓄,天低不敢包。
蛟龙宜自宅,螾蛭莫令巢。
远浦才分点,归樯略认梢。
水乘潮更阔,地过底宜坳。
鸟绝烟维断,风凌浪脊交。
大穚横作画,别岸缺成爻。
吟恐诗无气,图忧笔费抄。
归输范蠡得,官许季鹰抛。
去忆心应系,归夸口定劳。
穷何须蹈海,来好卜编茅。
著户生同隐,居民钓自庖。
沧浪未容濯,鱼枻夜停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述了西南方望不到尽头的景象,似乎吞噬了吴地的边界。海水近在咫尺,私下积蓄着,天空的低垂让人不敢放纵。蛟龙适合在这安居,而小虫却不得其所。远处的港口刚刚分开,归舟的桅杆略微可辨。水面因潮水而更加宽广,地势也多了凹凸。鸟儿在烟雾中消失,风与浪的交织形成了脊背的碰撞。大芦苇横在水面上如同画卷,别岸的轮廓却隐约成了爻象。吟咏时担心诗失去气韵,图画时又觉得笔墨耗费太多。归来时想起范蠡的成就,官场上却想起了季鹰的抛弃。离去时心中应该有牵挂,归来时口中却不乏夸耀。穷困时何必去海边探求,来时只想在茅草屋中安居。家门口的竹篱让人感到同样的隐逸,居民在院中钓鱼自给自足。沧浪水流不容清洗,渔舟在夜晚轻轻敲打着水面。
注释
- 吞恐罄吴郊:吞噬的意思,恐怕是要用尽吴地的边界。
- 海近私凭蓄:海水近在眼前,私下积蓄着。
- 蛟龙宜自宅:蛟龙适合在这里安居。
- 螾蛭莫令巢:小虫子不能在此安家。
- 远浦才分点:远方的港口刚刚分开一点。
- 归樯略认梢:归来的船只,桅杆略微可以辨认。
- 穷何须蹈海:穷困时何必去海边探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昊,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太湖》写于王令游历太湖时,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令的《太湖》是一首成功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太湖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挣扎。全诗的布局严谨,情感复杂,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夹杂着对人世的感慨。开头几句描绘了西南方向的无尽远望,给人一种无边无际之感,仿佛诗人置身于辽阔的自然之中。接着,通过对海水、天空、蛟龙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机与隐秘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自然景色交融的情感更为真挚,描绘了归舟、潮水、鸟鸣等细腻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与无奈。最后几句提及范蠡与季鹰的典故,暗含对成功与失败的反思,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运用细腻的描写与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太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王令通过自然景色寄托了个人情感,使得这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思想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南无尽望:西南方的景象让人望不到尽头,暗示着自然的浩瀚。
- 吞恐罄吴郊:似乎在吞噬吴地的边缘,表现出自然的威力。
- 海近私凭蓄:海水近在身边,隐喻着财富与隐秘。
- 天低不敢包:天空低垂,让人感到压迫。
- 蛟龙宜自宅:蛟龙在此适宜栖息,象征着力量与潜力。
- 螾蛭莫令巢:小虫不应在此安家,暗含对环境的选择。
- 远浦才分点:远处的港口刚刚分开,表现出距离的模糊。
- 归樯略认梢:归船的桅杆略微可辨,传达出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蛟龙"和"螾蛭"对比,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脆弱。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人世的无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生命与流动,也暗示着财富与自由。
- 鸟:代表自由与灵动,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蛟龙与螾蛭:象征着生命的对比,表现出强大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令的《太湖》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A. 高山
B. 沙漠
C. 湖泊
D. 森林 -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意思? A. 财富
B. 力量与潜力
C. 脆弱
D. 悲伤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令的《太湖》与苏轼的《赤壁赋》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王令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内心感受,而苏轼则更强调哲理与历史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思考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