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折寒蔬野圃间,
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
犹有幽人日取餐。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在野外菜圃中折取寒冷的蔬菜,
在荒林深处却有芬芳的兰花。
世间没有贤士可以佩戴着它,
但仍有隐士每天享用这些食物。
注释:
- 晓折:清晨时分采摘。
- 寒蔬:寒冷的蔬菜,指生长在秋冬季节的蔬菜。
- 野圃:自然状态下的菜园。
- 芳兰:芬芳的兰花,象征高洁。
- 贤士:有才德的人,古代社会对有德者的称呼。
- 纫为佩:用来作为佩戴的饰物。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贤士”与“幽人”可以反映出宋代对隐士文化的尊崇。在古代,隐士通常被视为有德之士,他们选择隐居以避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良,号平仲,宋代诗人。王令以写景抒情和咏物见长,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常常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蔬兰》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的饮食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蔬兰》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歌,王令通过描绘晨曦下的菜圃和荒林中的兰花,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前两句“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用清新的意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寒蔬的采摘,象征着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而芳兰的存在则暗示着高洁的品德和隐士的理想。
后两句“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则转向哲理思考,表明在世俗繁华中,真正有才德的人少之又少,隐士虽无华丽的装饰,但依然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隐士的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钦佩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折寒蔬野圃间:描绘了清晨在田野菜圃中忙碌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气息。
- 荒林深处有芳兰:转为对自然美的赞美,暗示在偏僻之地依然能找到高雅的事物。
- 世无贤士纫为佩:反映出对社会人才稀缺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 犹有幽人日取餐:尽管贤士稀少,仍有隐士在追求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蔬菜与兰花的对比,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高洁。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寒蔬象征着平淡的生活,芳兰则象征着高尚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普通的生活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蔬: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芳兰:象征高洁、理想的追求。
- 幽人:象征隐士,代表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蔬”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食物
B. 冷凉的蔬菜
C. 嫩芽 -
“芳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品德
C. 社会地位 -
诗人对“贤士”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失望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两者在意象上均重视自然的描绘,但王令的《蔬兰》更侧重于隐士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王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