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时间: 2025-01-11 17:05:01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

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白话文翻译:

去年冬至我在长安,手持拐杖,头戴獬豸冠。今年的冬至同样在长安,下阶远望,心中想念那雪霜的寒冷。梦中我随军队朝天而去,身处偏远荒地报效国家的艰难。北望南郊,音讯断绝,江边只有泪水满盈的栏杆。


注释:

  • 长至:指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阳光开始回归。
  • 策杖:手持拐杖,表示年老或身体不便。
  • 獬豸冠:獬豸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象征公正,冠指帽子,古代官员的象征。
  • 下阶:指下楼梯,表示从高处向下看。
  • 行伍:指军队,行伍朝天去有出征的意思。
  • 穷荒:偏远的地方,表示流亡或被贬的状态。
  • 泪阑干:形容因思念而流泪,阑干指栏杆。

典故解析:

  • 獬豸:源于古代神话,常被用来象征公正和清白。
  • 冬至: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冬至,认为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诗作多表达对政治的思考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戎昱被贬至辰州的冬至之际,心中怀念长安,表达了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去年冬至与今年冬至的不同境遇,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去年长至在长安”引入,表现出诗人曾经的荣耀和地位,接着通过“策杖曾簪獬豸冠”暗示其贬谪后的落魄,情感愈发沉重。随之而来的“下阶遥想雪霜寒”,则通过对寒冷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冬季景象的思念,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梦随行伍朝天去”一语中,诗人渴望归国的心情愈发明显,然而“身寄穷荒报国难”则反映出无奈与无力,正如古人所言“报国无门”,让人倍感悲凉。最后两句“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也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感慨,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去年长至在长安”:回忆去年冬至时的生活,隐含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2. “策杖曾簪獬豸冠”:象征着过去的荣华富贵,现如今则以拐杖为伴,暗示失落。
    3. “此岁长安逢至日”:今年冬至依然在长安,身处同样的城市,心境却截然不同。
    4. “下阶遥想雪霜寒”:通过雪霜的寒冷,进一步增强思乡之情。
    5. “梦随行伍朝天去”:梦境中渴望归国,随军出征的愿望。
    6. “身寄穷荒报国难”:身处贫瘠之地,心中却仍有报国情怀。
    7. “北望南郊消息断”:向南望去,音信全无,表现出对故乡的牵挂。
    8. “江头唯有泪阑干”:只有泪水流淌,表达深沉的思念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泪阑干”比喻思念之情,生动形象。
    • 意象:雪霜、江头、泪水等意象均强化了诗中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的情感深邃而沉重,反映出一个被贬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荣耀,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故乡。
  • 雪霜:象征寒冷与凋零,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 江头:象征着思念的地方,流露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 泪阑干:泪水象征着深情,栏杆则作为支撑,展示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戎昱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獬豸冠”象征什么? A. 荣耀
    B. 公正
    C. 财富
    D. 学识

  3. 诗中“梦随行伍朝天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归乡
    B. 出征
    C. 旅行
    D. 学习

答案: 1.C;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戎昱的《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戎昱的情感更为沉重和无奈,而王维则多了一份希望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