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琵琶三首》
时间: 2025-01-27 04:2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一曲徘徊星汉稀,夜兰幽怨重依依。
忽似摐金来上马,南枝栖鸟尽惊飞。
破拨声繁恨已长,低鬟敛黛更摧藏。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琵琶声中的忧伤与思念。琴弦微微抑扬,音色哽咽又时而流畅,朔风中的云和边际的月亮显得朦胧不清。回想当年,谁又能佩戴将军印,长久以来使得蛾眉(美人)怨恨不已。一曲琵琶在寥寥星空下徘徊,夜色幽怨,情意绵绵。突然像是金声响起,惊动了南枝上的鸟儿。拨弦声频繁,怨恨已久,低垂的发鬓与细腻的妆容更显得悲伤。潺潺的陇水声听不完,更觉风沙缭绕着杏树的梁上。
注释:
- 掩抑:指压抑,抑制。
- 危弦:指琵琶的弦,形容音色的高亢。
- 朔云:北风中的云。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常用来比喻美人。
- 星汉:银河,古代诗词中常指星空。
- 潺湲:形容水流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战争与离别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听琵琶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琵琶声中的情感与思绪。诗人通过“掩抑危弦”描绘了琵琶演奏的起伏,表现出音乐的情感波动。在朦胧的月色和冷酷的北风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似乎在感叹失去的青春与爱情。尤其是“当时谁佩将军印”,使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怨恨的情感在“蛾眉怨不穷”一语中得以深化。
随后,诗人描写了一曲琵琶在寥廓星空下的徘徊,夜色中的“夜兰幽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琵琶声如金声般清脆,却又带着无法言说的愁苦。最后,水声与风沙的描写,使得整个夜晚的氛围更加复杂,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内心的波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掩抑危弦咽又通:琵琶的音色抑扬顿挫,表现出情感的复杂。
- 朔云边月想朦胧:描绘夜晚的朦胧景象,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当时谁佩将军印:引发对过往的追忆,感慨英雄的无奈。
- 长使蛾眉怨不穷:表达了美人的长久怨恨,情感深刻。
- 一曲徘徊星汉稀:琵琶的曲调在星空下徘徊,意境开阔。
- 夜兰幽怨重依依:夜色中的幽怨情感更加浓烈。
- 忽似摐金来上马:音色突然清脆,似乎引起周围的惊动。
- 南枝栖鸟尽惊飞:描绘鸟儿因音乐而惊飞的场景,生动形象。
- 破拨声繁恨已长:琵琶的拨弦声繁多,象征着长久的怨恨。
- 低鬟敛黛更摧藏:低垂的发鬓与妆容更显出心中的悲伤。
- 潺湲陇水听难尽:水声潺潺,似乎无尽的思绪。
- 并觉风沙绕杏梁:风沙缭绕,增加了夜晚的孤寂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忽似摐金来上马”,用声音比作金属声,形象生动。
- 拟人:描绘鸟儿因琵琶声惊飞,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琵琶声为线索,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浓烈而复杂。
意象分析: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情感,承载着诗人的思念与愁苦。
- 朔云、边月:夜晚的自然景象,营造出清冷而孤独的氛围。
- 蛾眉:美人的象征,代表着失去的爱情与青春。
- 星汉:银河的意象,象征着遥远与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掩抑危弦咽又通”中的“危弦”是指什么?
- A. 琵琶的弦
- B. 古琴的弦
- C. 箫的音
- D. 笛子的声
-
诗中“当时谁佩将军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英雄的赞美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战争的讽刺
- D. 对美人的怨恨
-
诗中用“潺湲陇水”描绘什么?
- A. 壮丽的山河
- B. 悲伤的情感
- C. 自然的声音
-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首寺对雨》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羊士谔《夜听琵琶》与白居易《琵琶行》:
- 两首诗均以琵琶为主题,羊士谔更注重夜晚的情感氛围,而白居易则通过叙述音乐故事,强调了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