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
时间: 2025-01-26 23:3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
日照江边春树林,繁花乱叶感人心。
花间蛱蝶漫多事,叶底杜鹃非好音。
举目山川成皓首,侧身天地一沾襟。
解忧惟有尊中酒,疾病年来巳厌斟。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江边的树林显得格外美丽,繁花和绿叶交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花间的蝴蝶悠然自得,似乎在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树叶下的杜鹃却发出让人不悦的声音。向四周望去,山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侧身看去,天地之间似乎有一层忧郁的气息笼罩着我。唯有酒能解忧,然而这些年来我已对饮酒感到厌倦。
注释:
- 蛱蝶:一种蝴蝶,象征轻盈与自由。
- 杜鹃:一种鸟,常常在春季啼叫,声色哀怨,常被引申为不幸的象征。
- 皓首:形容山川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明亮如洗。
- 尊中酒:古代饮酒用的器具,指酒。
- 疾病年来巳厌斟:指因疾病缠身而对饮酒产生厌倦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因其才华和政治理念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二月,诗人自黄冈返回杭州的途中,正值春季,描写了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日江边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开篇描绘春树林的生机与繁花的绚烂,仿佛一幅春日的画卷,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心中的烦恼与失落逐渐显露。特别是“杜鹃非好音”的句子,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愁苦。
诗中“举目山川成皓首,侧身天地一沾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内心的交融,然而这种美丽的外在与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解忧惟有尊中酒,疾病年来巳厌斟”,则揭示了诗人对饮酒解忧的厌倦,反映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忧伤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与诗人心灵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照江边春树林:描绘春日的景象,阳光洒在江边的树林上,营造出一种温暖与生机的氛围。
- 繁花乱叶感人心:花朵与叶子交错,色彩斑斓,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 花间蛱蝶漫多事:蝴蝶在花间飞舞,似乎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叶底杜鹃非好音:杜鹃的叫声令人不悦,暗示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如意。
- 举目山川成皓首:抬头望去,山川在阳光下显得明亮而清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侧身天地一沾襟:侧身而望,天地之间似乎有一种忧愁的气息缠绕着诗人,表现出内心的压抑与孤独。
- 解忧惟有尊中酒:唯有酒能够解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 疾病年来巳厌斟:因长期的疾病,诗人对饮酒解忧已感到厌倦,体现了一种生活的疲惫感。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杜鹃非好音”不仅表现了杜鹃的叫声,更隐喻了生活的不幸;“蛱蝶漫多事”则赋予蝴蝶以人类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元代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体困惑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树林:象征生机与希望。
- 繁花:美好与繁荣的象征。
- 蛱蝶:自由与轻盈的象征。
- 杜鹃:忧伤与不幸的象征。
- 酒:解忧与逃避现实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自由
C. 不幸
D. 欢乐 -
“解忧惟有尊中酒”中“尊”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酒坛
C. 酒壶
D. 酒瓶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厌倦与忧愁
C. 自由
D. 希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日的景象,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中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对比:
- 刘基《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涉及到孤独与饮酒,但刘基更关注于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忧愁,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月亮的向往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