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 其四》

时间: 2025-02-04 13:42:13

潇湘江水接天河,第一伤心是汨罗。

斑竹冈头兰蕙死,黄茅垄上艾蒿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湘江水接天河,
第一伤心是汨罗。
斑竹冈头兰蕙死,
黄茅垄上艾蒿多。

白话文翻译:

潇湘江水与天河相接,
最令人伤心的地方是汨罗。
斑竹冈头的兰花和蕙草都已枯死,
黄茅垄上的艾蒿却生长得很多。

注释:

  • 潇湘江:指潇湘地区的江水,潇湘是湖南的一个地方,风景秀丽。
  • 天河:指银河,这里用来形容潇湘江水的浩瀚。
  • 汨罗:指汨罗江,是一条有名的河流,这里引申为悲伤的象征。

典故解析:

汨罗江与屈原的传说密切相关,屈原投江自尽后,汨罗江成为其精神寄托之地。诗中提及汨罗,表明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景明,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诗词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竹枝歌》系列诗作是刘基在感叹人生悲欢离合时所作,表现了对历史人物如屈原的追忆,以及对社会时局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竹枝歌 其四》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潇湘江水与天河的壮阔景象,引出了对汨罗江的伤感,表达了对历史与故人的追思。开篇以“潇湘江水接天河”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接着转入对汨罗的深情回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兰蕙的枯死与艾蒿的繁茂,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暗含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简练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深切的共鸣。诗中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命运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潇湘江水接天河:描绘出潇湘江水的浩瀚,与天河相连,显示出自然的壮丽。
  2. 第一伤心是汨罗:汨罗江成为了诗人心中最令人悲伤的地方,暗指屈原的悲剧。
  3. 斑竹冈头兰蕙死:斑竹冈上原本美丽的兰花与蕙草都已枯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消逝。
  4. 黄茅垄上艾蒿多:黄茅垄上的艾蒿生长旺盛,与兰蕙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兰蕙死”与“艾蒿多”,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 象征:兰蕙与艾蒿象征着不同的生命状态,传达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潇湘江、汨罗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与美好事物逝去的深切感受。诗中蕴含着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潇湘江:象征着美丽与浩瀚,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汨罗: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象征着悲伤与怀旧。
  • 兰蕙: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凋零则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 艾蒿:生长旺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无情,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汨罗”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兰蕙与艾蒿分别象征着____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怀念。 (对/错)

答案:

  1. b) 屈原
  2. 美好;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竹枝歌》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但侧重于豪情壮志。
  • 《春望》(杜甫):描绘了战乱中的感伤,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代诗歌鉴赏指南》
  • 《屈原与汨罗江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