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山居》

时间: 2025-01-11 17:06:07

道人缚屋南山里,西湖正对柴门底。

藜杖经旬懒出门,门前看湖聊尔耳。

秋风抚掌桂花开,坐对白石歌隐士。

溪翁住近不相知,晨昏同饮西湖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山居
作者:孙一元
道人缚屋南山里,
西湖正对柴门底。
藜杖经旬懒出门,
门前看湖聊尔耳。
秋风抚掌桂花开,
坐对白石歌隐士。
溪翁住近不相知,
晨昏同饮西湖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隐居在西湖南山之中,屋子正对着湖边的柴门。道人手持藜杖,懒于外出,时常在门前观赏湖景。随着秋风的吹拂,桂花也悄然盛开,他坐在石头旁吟唱,与隐士相对而坐。附近的溪水流淌着,虽然与住在溪边的翁翁相近,但彼此却并不相识,晨昏之间,道人与溪翁共饮西湖的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人:指道教修行者,常隐居于山林中。
  • :捆绑、固定。
  •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隐居生活的简朴。
  • 闲聊尔耳:表达一种随意、轻松的状态。
  •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或赞美。
  • 桂花:秋季开花的植物,象征美好和芬芳。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是著名的风景区,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
  • 隐士:古代道教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代表,常与自然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一元,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选择隐居于西湖山中,以此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西湖山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开篇描绘道人安静的住处,展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藜杖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自足。接着,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尤其在描绘桂花开时,诗人通过“秋风抚掌”这一生动的意象,赋予了秋天以生命的气息,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活力与和谐。最后,诗人提到与溪翁同饮西湖水的情景,体现了一种隐逸生活中的无言交流,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中国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人缚屋南山里:道士住在南山的屋子里,表现出隐居的情景。
  2. 西湖正对柴门底:西湖的美景正好映入屋前,营造出理想的生活环境。
  3. 藜杖经旬懒出门:手持藜杖,懒于出门,表现出一种安逸与放松的生活态度。
  4. 门前看湖聊尔耳:在门前看湖,随意聊天,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5. 秋风抚掌桂花开:秋风轻拂,桂花盛开,描绘出秋日的美好场景。
  6. 坐对白石歌隐士:坐在白石上,与隐士对话,表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
  7. 溪翁住近不相知:虽然住得很近,却彼此不认识,反映出隐居生活的孤独。
  8. 晨昏同饮西湖水:晨昏之间共享西湖水,表现出自然的亲密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隐士的饮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 拟人:秋风“抚掌”,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人:象征修行者的清净与脱俗。
  • 西湖:象征自然的美与灵性。
  • 桂花:象征秋天的丰盈与美好。
  • 溪水:象征生活的源泉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人”指的是哪类人?

    • A. 渔夫
    • B. 农民
    • C. 道教修行者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隐逸生活的简朴
    • C. 财富
    • D. 学识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城市喧嚣
    • B. 自然山水
    • C. 战争
    • D. 爱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青溪》(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但王维的诗更强调秋天的静谧,而孙一元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孙一元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