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沔阳春时即事简吴叔永》

时间: 2025-04-28 15:55:14

朝来渐可试春衣,弩末轻寒力已微。

木叶未繁山尚瘦,桃花欲落花初肥。

疆陲虏逐征鸿去,庭馆人随社燕归。

紫陌青门无恙在,不妨携酒问芳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来渐可试春衣,
弩末轻寒力已微。
木叶未繁山尚瘦,
桃花欲落花初肥。
疆陲虏逐征鸿去,
庭馆人随社燕归。
紫陌青门无恙在,
不妨携酒问芳菲。

白话文翻译:

早晨来临时,春天的衣服渐渐可以试穿,
弩箭的寒意已经微弱。
树上的叶子还未繁茂,山岭显得单薄,
桃花还未完全凋落,花朵已经开始丰腴。
边疆的敌人已经追逐着大雁远去,
庭院里的人们随社燕归来。
紫陌青门依然安好,
不妨带上酒去问问花的芳香。

注释:

  • 春衣:指春天的新衣服,象征春天的到来。
  • 弩末:指弩箭的末端,象征寒意的减弱。
  • 疆陲虏逐征鸿去:边疆的敌人已经被驱逐,征鸿指的是候鸟,寓意春天的到来。
  • 社燕:指归来的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紫陌青门:古代街道与门口的代称,指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美好。

诗歌鉴赏:

《丁亥沔阳春时即事简吴叔永》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人在清晨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情愉悦。开篇以“朝来渐可试春衣”引入,直接表达出春天的来临,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寒意已淡,万物复苏,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渴望。

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人运用了“木叶未繁山尚瘦,桃花欲落花初肥”的对比,展现了春天逐渐繁盛的过程,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通过边疆的敌人“逐征鸿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人以安心的感觉。

最后,诗人提到“紫陌青门无恙在”,表达了对生活安稳的珍视,最后以“携酒问芳菲”点题,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来渐可试春衣:早晨的阳光渐渐温暖,可以试穿春装,暗示春天的来临。
  2. 弩末轻寒力已微:弩箭的寒气已经减弱,象征寒冷即将结束,春意渐浓。
  3. 木叶未繁山尚瘦:树叶尚未繁茂,山峦依旧显得单薄,描绘春天尚在初期。
  4. 桃花欲落花初肥:桃花虽欲凋零,却也正值丰腴,显示出春天的生机。
  5. 疆陲虏逐征鸿去:敌人追逐着大雁而去,象征着边疆安宁,给人以安全感。
  6. 庭馆人随社燕归:庭院里的燕子回来了,人们也跟随归来,春天的生机勃勃。
  7. 紫陌青门无恙在:街道和门口依然安好,象征生活的安定。
  8. 不妨携酒问芳菲:不如带上酒去欣赏春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木叶未繁”和“桃花欲落”对比,突出春天的变化。
  • 拟人:将燕子与人类的归来相提并论,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安定生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衣: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
  • 社燕: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弩末轻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寒意的减弱
    C. 燕子的归来
    D. 桃花的凋落

  2. 诗人提到的“紫陌青门”指的是? A. 自然的景象
    B. 人的生活环境
    C. 边疆的安宁
    D.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国家的动荡形成对比,与李曾伯的安宁形成鲜明对照。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春草的生长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李曾伯的春天生机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