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袁提刑咏雪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羽卫鬖髿万玉然,元从绣斧下青天。
分明要与荆人看,苍桧擎枝一节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的美丽,像羽毛般轻盈,闪烁着无数的宝石光芒,洒落在这青天之下。雪花仿佛要与荆人一起欣赏,它像苍松的枝干一样坚韧,承受着雪的压迫。
注释:
- 羽卫: 指轻柔、如羽毛般的雪。
- 鬖髿: 指雪花的形态,形容其飘洒的状态。
- 万玉然: 形容雪的晶莹剔透,像万颗玉石一样闪耀。
- 元: 本意是“首先”,此处引申为“雪花”。
- 绣斧: 指的是雕刻的工具,寓意雪花的精致。
- 荆人: 可能指的是《诗经》中的荆国之人,象征普通百姓。
- 苍桧: 指的是苍翠的松柏,象征坚韧不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风采。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冬季雪后写成,作者意在借雪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雪的美丽和坚韧。开头两句“羽卫鬖髿万玉然,元从绣斧下青天”,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轻盈而美丽的外观,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诗人在此用“羽卫”和“万玉”来形容雪花,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雪的轻盈与晶莹。
后两句“分明要与荆人看,苍桧擎枝一节坚”,则将视野从自然景观转向人,表达了雪与人之间的关系。“荆人”在这里可能象征普通百姓,诗人似乎在说,雪的美丽不仅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人们共同欣赏的财富。而“苍桧擎枝一节坚”则暗示了自然的坚韧与生命力,雪花虽轻,却能在苍松的枝头上形成厚重的积累,象征着生命的坚持与韧性。
整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卫鬖髿万玉然”:描绘了雪花轻盈的形态和闪耀的光泽。
- “元从绣斧下青天”:将雪花的飘落比作工匠的精细雕琢,青天则增添了广阔的背景。
- “分明要与荆人看”:强调雪花的美丽是与人分享的,体现了人文关怀。
- “苍桧擎枝一节坚”: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雪的韧性和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雪花比作羽毛和玉石,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 雪似乎在与人分享美丽,加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类共同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雪: 代表纯洁、美丽与生命的坚韧。
- 荆人: 体现了对平民百姓的关怀与关注。
- 苍桧: 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羽卫”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云
C. 风 -
诗中提到的“荆人”象征什么? A. 高贵的人
B. 普通百姓
C. 文人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冷漠
B. 对生活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此诗在意象上均以自然为题材,但前者更偏向于抒情,而《和袁提刑咏雪》则更加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