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
时间: 2025-04-28 01:1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
三骢忽出乘楚艘,
直气突兀如吴涛。
大都智勇皆世豪,
横身破浪亲战舠。
回舷受箭谁畏曹,
猛士心伏寒生毛。
风声鹤唳传九皋,
何用宝刀称孟劳。
右持酒杯左持螯,
功成各慕前人高。
不言大享烹太牢,
下与尺鷃翔於蒿。
白话文翻译
三匹骏马突然从楚国的船上跃出,
它们的气势高昂如同吴国的海涛。
在这世上,智勇双全的人都被视为豪杰,
他们勇敢地破浪前行,亲自掌舵。
回头看那箭雨,谁会畏惧曹操的威胁呢?
那些猛士心中都藏着寒意,毛发竖立。
风声和鹤鸣传遍了九皋,
何必用宝刀来称颂孟尝的豪情?
右手举着酒杯,左手提着螯,
功成之后,大家都向往前人的辉煌。
不必谈论丰盛的享受与烹煮太牢,
就像小鸟在蒿草中自由飞翔。
注释
- 骢:指马的颜色,通常指黑马或红马。
- 楚艘:楚国的船,象征着南方的豪气。
- 吴涛:吴国的海浪,代表壮阔的气势。
- 智勇:智慧和勇气。
- 曹:指曹操,象征着权势与威胁。
- 九皋:传说中的地方,象征高远的境界。
- 孟劳:指孟尝君,战国时期的名将,象征豪杰。
- 尺鷃:小鸟,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麟,号天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们在文人交往中通过诗歌表达友谊与志向的时代。诗中描绘的豪杰形象与自然景观,体现了对壮志豪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豪放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英勇气概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开篇的“三骢忽出乘楚艘”,用马的奔放与船的灵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激昂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直气突兀如吴涛”形象地表现出勇士们的勇气和气势。诗中提到的“智勇皆世豪”,不仅是对豪杰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通过“回舷受箭谁畏曹”,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出对权势的蔑视。接下来的“猛士心伏寒生毛”,将猛士的英勇与内心的寒意形成对比,展现了英雄背后的孤独与脆弱。
最后,诗人提到的饮酒与追慕前人,表明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历史的敬仰,意在强调功成名就后应不忘追寻先人的足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豪情壮志,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值得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骢忽出乘楚艘:三匹骏马从船上跃出,象征着豪情壮志的奔放。
- 直气突兀如吴涛:气势如吴国的海涛一样汹涌澎湃。
- 大都智勇皆世豪:世间英雄大多智勇兼备。
- 横身破浪亲战舠:勇敢地破浪前行,亲自掌舵。
- 回舷受箭谁畏曹:面对箭雨,无人畏惧曹操的威胁。
- 猛士心伏寒生毛:英勇的战士内心却感到寒意,毛发竖立。
- 风声鹤唳传九皋:风声和鹤鸣传遍高远之处。
- 何用宝刀称孟劳:何必用宝刀来称颂孟尝君的豪情?
- 右持酒杯左持螯:右手举酒,左手提着螯,享受生活。
- 功成各慕前人高:功成之后,大家都向往前人的辉煌。
- 不言大享烹太牢:不必谈丰盛的享受与烹煮太牢。
- 下与尺鷃翔於蒿:像小鸟一样在蒿草中自由飞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直气突兀如吴涛”形象地比喻勇士的气势。
- 对仗:如“右持酒杯左持螯”,形成工整的对称。
- 夸张:通过描绘豪杰的英勇形象,渲染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勇敢的豪杰的赞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人在追求自由与豪情的同时,也反思了生活的意义,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骢马:象征着力量与活力。
- 楚艘:象征着南方的豪情与气势。
- 吴涛:象征着勇敢与坚定。
- 酒杯与螯: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对自由的追求。
- 尺鷃:象征着自在与轻松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苏轼
-
“回舷受箭谁畏曹”中的“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曹丕
- C) 曹植
- D) 曹仁
-
诗中提到的“尺鷃”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自由
- C) 荣耀
- D) 沉重
答案
- C) 梅尧臣
- A) 曹操
- B)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李白:梅尧臣的诗更注重对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描绘,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气概。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