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东转运刘察院》

时间: 2025-01-27 05:51:28

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

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

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

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

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

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

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
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
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
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
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
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刘察院从边区调任回京的场景。边塞地区驻扎的军队时间已久,刚刚开始有粮草到达。权臣手握重权,官员们的权力被削弱。刘察院在辞别家乡时,渡过了盟津,途经京洛。身穿紫袍,骑着马,显得贵气十足。雨水洒落在榆荚树头,春天的梨花在谷口盛开。高车正在艰难地攀爬险峻的道路,与家人短暂的丰盛筵席也因此而中断。北边的山脉紧邻泰山,西边的地势雄伟隔着秦岭。行台并不遥远,希望能常常问候。

注释:

  • 塞郡:边境的地区。
  • 屯师:驻扎军队。
  • 飞刍:指粮草的运输。
  • 权倾拥旄将:权臣掌握军权,拥护将领。
  • 绣衣臣:指那些被削权的文官。
  • 盟津:古时的渡口。
  • 紫裘:指紫色的外衣,象征地位。
  • 骢马:指一种良马。
  • 榆荚:榆树的果实。
  • 丰膳:丰盛的饮食。
  • 行台:指官府,表示在外任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东皋,宋代诗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是梅尧臣为刘察院送行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官员调任的复杂情感。刘察院的调任不仅仅是个人的职业变动,还象征着边疆与中央之间的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梅尧臣对刘察院的送别情感,既有对故乡与亲人的留恋,也有对官场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榆荚关头雨”和“梨花谷口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人在描写刘察院的出行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突显了他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流露出对他未来生活的关心。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祝福,更体现了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关注。诗的语言朴实却富有情感,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郡屯师久:边境的军队驻扎已久,表现了战乱的持续。
  • 飞刍始得人:粮草终于运送到位,暗示着希望的到来。
  • 权倾拥旄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
  • 诏辍绣衣臣:皇帝下令停止对文官的重用,显示出政治的不稳定。
  • 旧里过京洛:刘察院回乡经过京洛,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
  • 辞家渡盟津:告别家乡,渡过盟津,象征着离别的苦楚。
  • 紫裘苏合染:紫色的外衣,代表着官职和地位。
  • 骢马玉环辰:骑良马,显得高贵,体现身份。
  • 榆荚关头雨:自然景象,传达离别的伤感。
  • 梨花谷口春:春天的意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高车方陟险:高大的车子正在攀爬险地,暗喻前路的艰险。
  • 丰膳暂违亲:丰盛的饮食却暂时与亲人分离,抒发离别之苦。
  • 山势北临岱:北边的山峰,显示自然的雄伟。
  • 地雄西隔秦:西边的地势雄伟,表明地理的隔阂。
  • 行台知不远:行台并不遥远,期待能常常问候。

修辞手法: 梅尧臣在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意象的运用,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例如,榆荚与梨花的对比,既显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展现了离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局势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意象分析:

  • 榆荚:象征着离别的忧伤,榆树在古代文化中常与乡愁相联系。
  • 梨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美好,但也隐含着短暂。
  • 骢马:良马象征着身份的尊贵,反映了官员的地位。
  • 紫裘: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显示出刘察院的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塞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京城
    B. 边境地区
    C. 山区
    D. 海边

  2. “飞刍始得人”中的“飞刍”指的是什么? A. 人
    B. 粮草
    C. 马
    D. 水

  3.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家乡
    C. 希望与春天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与梅尧臣的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但杜甫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苦闷与对社会的关注,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的命运交织。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梅尧臣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