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时间: 2025-02-04 15:2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豶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抚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白话文翻译:
玉卵不愿吞食龙的肉,燕子在华丽的屋顶上筑巢成儿。
老马已经半黄,田间的鼓声响起,树下屠宰的平常人谁能像玉一样珍贵?
茂陵的长者总是诉说着秋风中的泪水,王母惜别时传授的双鬓已变成青绿。
东方的太阳落下,让人思念早归,饥饿却不及侏儒的腹中。
刚刚烹煮的豕肉,白醪酒成熟,裹衣坐在地上抚慰自己被拘束的心情。
骊山夜晚寒冷,坑底的哭声传来,随意将漆书留在坟茔的竹子上。
注释:
- 玉卵:比喻珍贵的东西。
- 龙嗜肉:龙喜欢肉,暗指强者的欲望。
- 华屋:华丽的房屋,象征繁华的生活。
- 茂陵:指茂陵的长者,指历史上的名人。
- 王母:指王母娘娘,传说中的仙女,象征长生不老。
- 侏儒腹:侏儒的肚子,暗指贪婪与欲望。
- 豶豕:指刚宰杀的猪,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白醪:指白酒,象征生活的滋味。
- 骊山:指骊山,历史上与悲伤故事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止庵,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五言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社日,社日是古代的一个祭土神的节日,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对人生无常与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奉和永叔社日》以社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的“玉卵不吞龙嗜肉”开头便以强烈的对比吸引读者的目光,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欲望之间的矛盾。接着引入燕子成儿的意象,传递出生命的延续和繁荣的希望,但转瞬又以“老枥半黄”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茂陵长者与王母的典故,渗透出对人生长久与短暂的思考,强调了时间对人容颜的无情摧残。最后通过“骊山夜寒”与“漫把漆书留冢竹”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给人一种深邃而沉重的感受。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错,充分体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卵不吞龙嗜肉:珍贵的东西不愿意吞食强者的欲望,暗示对人性贪婪的反思。
- 燕子成儿去华屋:描述燕子在华丽的屋顶上筑巢,象征生命的延续。
- 老枥半黄田鼓鸣:老马逐渐变黄,田间传来鼓声,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丰收的希望。
- 树下宰平谁似玉:树下的屠夫和宰杀的动物,强调人们的平凡与珍贵的对比。
- 茂陵长说泣秋风:茂陵的长者在秋风中哭泣,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 王母惜传双鬓绿:王母传授的美好情感已变得苍老,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东方伏日思早归:夕阳西下,思念归家,暗示离别的惆怅。
- 长饥不及侏儒腹:强调对欲望的追求与满足的矛盾。
- 豶豕新烹白醪熟:描绘丰收的场景,象征生活的美好。
- 奋衣地坐抚拘束:描述人在拘束中寻求解脱的渴望。
- 骊山夜寒坑底哭:夜晚寒冷,哀伤的哭声,反映对死亡的思考。
- 漫把漆书留冢竹:随意将漆书留在竹子上,象征对逝去事物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卵”比喻珍贵的事物,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老枥半黄”和“田鼓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燕子成儿”赋予了燕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的不同场景,反映了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卵:象征珍贵与美好。
- 龙:象征强者和欲望。
- 燕子: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家庭。
- 老枥:象征时间的无情。
- 茂陵:象征历史与传承。
- 骊山:象征死亡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燕子成儿去华屋
B. 老枥半黄田鼓鸣
C. 骊山夜寒坑底哭
D. 豶豕新烹白醪熟 -
“玉卵”在诗中象征: A. 生命的延续
B. 珍贵的事物
C. 人的欲望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王母”是指: A. 传说中的仙女
B. 现实中的母亲
C. 古代的诗人
D. 历史上的名人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
- 主题:两位诗人都关注人生与自然,但梅尧臣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感受,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
- 风格: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杜甫的诗风则更加沉郁悲壮。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
- 《古诗词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