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
时间: 2025-02-04 15:2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顋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蕲竹的特征,竹节肥厚而竹身纤细,生长在蕲水旁,适合制作长笛。竹子是从洛阳袁氏的竹林中移植而来的,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了丰盈的雪霰。此时竹子的节窍已经被打开,宛如星辰般闪耀。我希望与你一起作龙吟,演奏出江南海的乐章。
注释
- 顋肥:指竹子节的肥厚。
- 节脑瘦:指竹子的节与身相比,节很肥而身很细。
- 蕲水:指蕲春水,蕲春为地名,水流长且清澈,适合竹子生长。
- 袁氏坞:洛阳袁氏的竹林。
- 雪霰:指竹子上的雪和霰,象征竹子经历了风霜雨雪。
- 窍星:竹子的节窍如同星星,象征着竹子的生机和活力。
- 龙吟:古代常用来比喻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对竹子的感慨与对友人音乐共鸣的渴望中。竹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寄托情感与友谊的载体,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将竹子的特质与音乐的美妙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的开头通过“顋肥节脑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特征,令人对竹子产生一种亲切感。接着,诗人提到蕲水,这不仅为竹子提供了生长的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这句让人联想到竹子的历史与传承,赋予竹子更深的文化内涵。雪霰饱已久,竹子的经历被浓缩成一种生命的韵味,表现出竹子历经风霜的坚韧与顽强。最后两句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海”,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奏乐曲的愿望,又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动人。
诗中充分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对友谊的珍视,透过竹子这一意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顋肥节脑瘦:竹节的肥厚与竹身的纤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竹子的独特。
- 蕲水长笛材:强调竹子生长的环境及其用途,蕲水为竹子提供了滋养。
-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指出竹子的来源,蕴含了历史的传承。
- 雪霰饱已久:描绘竹子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景象,丰富了竹子的形象。
- 窍星谁为开:表现竹子的生命力,节窍如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海:表达了与友人一起音乐共鸣的美好愿望,流露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的节窍比作星星,增加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通过描写竹子的经历,赋予竹子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勾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追求高雅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纯洁,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雪霰:象征经历与坚韧,体现竹子的生长历程。
- 龙吟:象征音乐的优雅与高远,寄托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江南海:代表着诗人心中美好的理想与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蕲水”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地名
C. 竹子的品种
D. 诗人的故乡 -
“与君作龙吟”的意思是? A. 与朋友一起演奏
B. 向朋友请教
C. 追忆过去
D. 独自吟唱 -
诗中提到的“雪霰”象征什么? A. 竹子的美丽
B. 竹子的坚韧与经历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梅尧臣《蕲竹》与王维《竹里馆》:两首诗都围绕竹子展开,梅尧臣侧重竹子的特质与音律之美,王维则更多地表现竹子与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梅尧臣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