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

时间: 2025-01-27 04:04:55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

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笛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
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音乐声既不同于塞外的乐声,也不是江边的晨曲。在夜晚的高楼上吹奏,悠扬的旋律随着月光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既殊:既然是不同的。
  • 出塞声:指边塞的音乐声,通常与战争、边疆生活有关。
  • 江上:指江边,通常与水乡、生活悠闲相关。
  • 夜吹:在夜晚吹奏。
  • 悠扬:形容音乐声响亮而悠长。
  • 高楼月方迥:高楼上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而远离。

典故解析

  • “出塞”常指边塞生活或征战,历史上有许多诗人以此为题材,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江上音乐常与李白的诗歌相联系,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感怀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冯溪,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借音乐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他对不同生活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风笛》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开始两句“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用两个不同的场景来引入主题,前者与战争、边塞的生活相连接,后者则关联到温柔的江南水乡。在这样的对比中,诗人传达出一种既有情感又富有哲理的深刻意境。

接下来的“夜吹送悠扬”,描绘了夜晚中飘荡的乐声,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高楼月方迥”,将月亮与高楼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的空间感和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言简意赅,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既殊出塞声:这句强调不同的音乐声,暗示诗人对生活的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2. 还非江上听:进一步强调音乐的不同,带有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索。
  3. 夜吹送悠扬:描述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美好,传达出一种享受时光的情绪。
  4. 高楼月方迥:最后一句借用月亮的意象,暗示孤独与思索,同时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出塞声与江上声的对比,揭示了生活的多元性。
  • 意象:夜晚、高楼、月亮等意象营造出优雅而孤独的氛围。
  • 比喻:音乐与生活的比喻,突显出情感的深邃和广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音乐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场景的思考,揭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内心的孤独感,鼓励人们去感受和体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笛:象征着情感与思绪的表达。
  • 高楼:象征着人的渴望与追求,亦有孤独感。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常与思念、孤独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与什么有关?

    • A. 战争
    • B. 音乐与生活
    • C. 自然景观
  2. “既殊出塞声”中的“殊”意思是?

    • A. 相同
    • B. 不同
    • C. 美好
  3.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与追求
    •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梅尧臣的《风笛》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和个人内心的孤独。两者在意象上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上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的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