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46:21意思解释
苦寒行三首 其一
作者: 何景明 〔明代〕
原文展示:
天地黯闭塞,冰霜皓崔巍。
寂寥高城侧,郁律见古台。
烈风夜中起,飞雪千里来。
鸟羽沉不施,兽口噤不开。
虎豹敛穴窟,蛟龙俱冻埋。
六龙衔白日,寒苦光不回。
白话文翻译:
天地阴暗而闭塞,冰霜覆盖,显得苍茫而高耸。
寂静的高城旁,古老的台址在阴郁的律令下显露。
狂风在夜里骤然袭来,飞雪飘洒千里。
鸟儿的羽毛沉重得无以飞翔,野兽的嘴巴冻得无法张开。
虎豹都缩入洞穴,蛟龙也埋在冰雪之中。
六条龙衔着太阳,寒冷而苦涩的光芒再也无法回旋。
注释:
- 黯: 昏暗,黑暗。
- 闭塞: 阻隔,封闭。
- 皓: 明亮,白色。
- 郁律: 可能指的是阴郁的气候,或古曲名。
- 蛟龙: 古代神话中一种水中龙,常象征力量和不可捉摸。
- 六龙: 传说中,龙可衔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典故解析:
“六龙衔白日”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力量,常被用来比喻神秘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关注时代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表达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严酷与人们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苦寒行三首 其一》通过对寒冷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苍凉而又壮丽的冬日画卷。开头几句,通过“天地黯闭塞”与“冰霜皓崔巍”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庄重的氛围,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冰冷的气息,任何生机都被彻底封锁。接着,诗人转向高城与古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意境。
“烈风夜中起,飞雪千里来。”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狂风的突然袭来,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得整个世界愈发阴暗。鸟兽的沉寂与无助,反映了生物在严寒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尤其是“虎豹敛穴窟,蛟龙俱冻埋”,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慑与压迫,四周的一切都在寒冷中隐匿、沉睡。
最后一句“六龙衔白日,寒苦光不回”则用神话中的意象回归,表达了希望在寒冷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寒冷景象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强大影响,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地黯闭塞: 描绘了阴暗、封闭的天地,暗示了孤独与绝望。
- 冰霜皓崔巍: 强调冰霜的覆盖,形成苍白的高耸景象,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寂寥高城侧: 高城的寂静与孤独,表明人迹罕至,环境的荒凉。
- 郁律见古台: 可能指古台的阴郁和历史的沉重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烈风夜中起: 夜晚突如其来的狂风,表现了自然的无情。
- 飞雪千里来: 大雪飘洒,形成一片孤寂的景象。
- 鸟羽沉不施: 鸟儿因寒冷而无法展翅,表现生命的无助。
- 兽口噤不开: 兽口被寒冷封住,象征着绝望。
- 虎豹敛穴窟: 强壮的动物也无处可施展,突显生存的困难。
- 蛟龙俱冻埋: 传说中的生物也无能为力,暗示着自然力量的无情。
- 六龙衔白日: 意象的回归,象征着希望。
- 寒苦光不回: 寒冷使得光明无法回旋,传达了对希望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六龙衔白日”象征光明)、拟人(如鸟兽沉寂)、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意蕴丰富,情感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寒冷环境的无奈与对生命希望的渴望,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地: 代表宇宙、自然,象征生命的舞台。
- 冰霜: 代表寒冷、孤独,象征生存的艰辛。
- 高城: 代表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彰显时间的流逝。
- 飞雪: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虎豹: 代表力量与野性,反映环境的压迫。
- 六龙: 象征希望与光明,代表人类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景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六龙”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光明
- C. 历史
- D. 力量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爱情
- B. 生命与自然
- C. 战争
- D. 社会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冬夜读书示子聿》 by 朱自华
诗词对比:
-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寒冷和孤独与《苦寒行三首 其一》相似,都是描绘冬季的严酷环境,但前者更多强调精神的追求,后者则着重于自然的压迫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何景明传》
- 《中国诗歌史》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何景明的《苦寒行三首 其一》,并引导读者进行更广泛的诗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