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都宫女貌如花,
妆束分明学内家。
闻说怀王来接驾,
筵前重整旧琵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上都的宫女们,个个容貌如花,妆容整齐,宛如内家女子。听说怀王将要来接驾,她们在筵席前重新调试旧时的琵琶。
注释
- 上都:指的是元朝的都城,即现在的内蒙古地区。
- 宫女:在皇宫中侍奉的女子。
- 貌如花:形容女子的美貌。
- 妆束:化妆和衣着的打扮。
- 内家:指的是内地的女子,通常指温婉、娴静的形象。
- 怀王:指某位王者,可能是指特定的历史人物。
- 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驾或到来。
- 筵前:席位前,指宴席上的情景。
- 重整:重新整理或调试。
- 旧琵琶:指的是以前使用过的琵琶,象征着旧时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子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较为娴雅,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关于宫廷生活的场景,表现了宫女们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王者到来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与美的双重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上都宫女们的美丽与优雅,展现了她们在宫廷生活中的风采。诗的开头以“上都宫女貌如花”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美丽的氛围,宫女们的美貌不仅是外在的,更是与她们的妆容和仪态紧密相连。接下来的“妆束分明学内家”,则在强调她们外表的同时,暗示了宫女的生活态度与内心情感,表现出一种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闻说怀王来接驾”一句,突显了宫女们对王者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在权力面前的微妙位置。最后一句“筵前重整旧琵琶”,则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渗透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都宫女貌如花:描绘宫女的美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她们比作花朵,生动形象。
- 妆束分明学内家:强调宫女的妆容整齐,诉说她们的身份与气质。
- 闻说怀王来接驾:引入怀王的人物,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紧张感与期待。
- 筵前重整旧琵琶:通过“琵琶”这一乐器,象征着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暗示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宫女比作花,突出了她们的美丽。
- 对仗:在“妆束分明”和“学内家”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展现宫女的美丽与期待,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的敏感,充满了历史的诗意与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女:象征着美丽与青春,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
- 花:象征美丽与脆弱,寓意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 琵琶: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情感的流转,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怀王”指的是谁? a) 皇帝
b) 王子
c) 特定历史人物 -
诗的主题主要是围绕什么内容展开? a) 宫女的生活
b) 战争
c) 自然景观 -
诗中“貌如花”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 c) 特定历史人物
- a) 宫女的生活
-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丽人行》
诗词对比:
- 对比杨子器的《明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杨子器则更强调宫廷生活的细节和氛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