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鸭 徐夤 〔唐代〕
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 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 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 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白话文翻译
不需要陶工的巧妙熔铸,谁能使其羽翼完整。 在五金池畔的本质,百和香在口中散发的烟雾。 嘴钝的鱼难以啄食,心空则火自燃。 如果御炉有所缺失,必须进献给圣君之前。
注释
- 不假陶熔妙:不需要陶工的巧妙熔铸。
- 谁教羽翼全:谁能使其羽翼完整。
- 五金池畔质:在五金池畔的本质。
- 百和口中烟:百和香在口中散发的烟雾。
- 觜钝鱼难啄:嘴钝的鱼难以啄食。
- 心空火自燃:心空则火自燃。
- 御炉如有阙:如果御炉有所缺失。
- 须进圣君前:必须进献给圣君之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香炉或香具,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完美工艺的赞美和对圣君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香炉的描绘,展现了其精妙的工艺和神圣的地位。首句“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表达了香炉无需人工雕琢便已完美无瑕,其羽翼般的完整性令人赞叹。中间两句“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则进一步以五金池畔的质感和百和香烟的缭绕,形象地描绘了香炉的高贵与神秘。后两句“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以鱼嘴的钝和心空的火自燃,隐喻了香炉的不可侵犯和内在的火焰。最后两句“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则强调了香炉的神圣地位,如有缺失,必须进献给圣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假陶熔妙:不需要陶工的巧妙熔铸,强调香炉的自然美。
- 谁教羽翼全:谁能使其羽翼完整,比喻香炉的完美无缺。
- 五金池畔质:在五金池畔的本质,形容香炉的材质高贵。
- 百和口中烟:百和香在口中散发的烟雾,描绘香炉的香气。
- 觜钝鱼难啄:嘴钝的鱼难以啄食,比喻香炉的不可侵犯。
- 心空火自燃:心空则火自燃,隐喻香炉内在的火焰。
- 御炉如有阙:如果御炉有所缺失,强调香炉的神圣地位。
- 须进圣君前:必须进献给圣君之前,表达对圣君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翼全”比喻香炉的完美无缺。
- 拟人:如“心空火自燃”赋予香炉以生命。
- 对仗:如“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赞美香炉的完美工艺和神圣地位,表达对圣君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翼全:比喻香炉的完美无缺。
- 五金池畔质:形容香炉的材质高贵。
- 百和口中烟:描绘香炉的香气。
- 心空火自燃:隐喻香炉内在的火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不假陶熔妙”指的是什么? A. 需要陶工的巧妙熔铸 B. 不需要陶工的巧妙熔铸 C. 陶工的巧妙熔铸 D. 陶工的巧妙熔铸
-
“谁教羽翼全”中的“羽翼全”比喻什么? A. 香炉的完美无缺 B. 香炉的材质 C. 香炉的香气 D. 香炉的火焰
-
“五金池畔质”形容的是什么? A. 香炉的材质 B. 香炉的香气 C. 香炉的火焰 D. 香炉的完美无缺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诗人李白的“炉烟袅袅”诗,描绘香炉的烟雾缭绕。
- 唐代诗人杜甫的“香炉峰”诗,描绘香炉峰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李白的《炉烟袅袅》与徐夤的《香鸭》都描绘了香炉,但李白更注重烟雾的缭绕,而徐夤更注重香炉的完美工艺和神圣地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
- 《中国古代香文化》:详细介绍了古代香炉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