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华 徐夤 〔唐代〕 五千仞有余神秀,一一排云上氵寥。叠嶂出关分二陕,残冈过水作中条。巨灵庙破生春草,毛女峰高入绛霄。拜祝金天乞阴德,为民求主降神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中提到山峰高耸入云,层层叠叠,穿过关口分隔两地,山冈蜿蜒穿过水面形成中条。巨灵庙虽已破败,但春草生长,毛女峰高耸入云。诗人祈求金天赐予阴德,希望为民求得贤主,降下神尧般的君王。
注释:
- 五千仞:形容山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 氵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叠嶂:层叠的山峰。
- 二陕:指陕西和河南。
- 残冈:残破的山冈。
- 中条:山脉中的一条。
- 巨灵庙:传说中的山神庙。
- 毛女峰:西华山的一座山峰。
- 绛霄:红色的云霄,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金天: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 阴德:暗中的德行,指神灵的庇佑。
- 神尧:指传说中的贤明君王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西华山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神灵庇佑的祈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西华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神灵庇佑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华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山的壮丽和神秘。诗中“五千仞有余神秀”一句,即展现了山的高耸和神韵,而“叠嶂出关分二陕”则描绘了山的层叠和地理位置。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神灵庇佑的渴望,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千仞有余神秀”:形容山极高,有神韵。
- “一一排云上氵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叠嶂出关分二陕”:描绘山峰层叠,穿过关口分隔两地。
- “残冈过水作中条”:形容山冈蜿蜒穿过水面形成中条。
- “巨灵庙破生春草”:描绘巨灵庙虽已破败,但春草生长。
- “毛女峰高入绛霄”:形容毛女峰高耸入云。
- “拜祝金天乞阴德”:祈求金天赐予阴德。
- “为民求主降神尧”:希望为民求得贤主,降下神尧般的君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五千仞有余神秀”中的“神秀”,比喻山的高耸和神韵。
- 拟人:如“叠嶂出关分二陕”中的“出关”,赋予山峰动态感。
- 对仗:如“巨灵庙破生春草,毛女峰高入绛霄”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神灵庇佑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西华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庇佑的祈求,希望为民求得贤主。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五千仞、排云、叠嶂、残冈、巨灵庙、毛女峰、绛霄、金天、阴德、神尧。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意象,如“五千仞”形容山的高耸,“排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叠嶂”描绘山峰层叠,“巨灵庙”和“毛女峰”则是具体的地名,“绛霄”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金天”和“阴德”涉及神灵庇佑,“神尧”则是贤明君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五千仞有余神秀”形容的是什么? A. 山的高度 B. 山的宽度 C. 山的深度 D. 山的颜色 答案:A
-
“叠嶂出关分二陕”中的“二陕”指的是什么? A. 陕西和山西 B. 陕西和河南 C. 山西和河南 D. 陕西和甘肃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巨灵庙”和“毛女峰”分别是什么? A. 山神庙和山峰 B. 山峰和山神庙 C. 山神庙和山神庙 D. 山峰和山峰 答案:A
-
诗中“拜祝金天乞阴德”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求雨 B. 求丰收 C. 求神灵庇佑 D. 求贤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与徐夤的西华山诗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徐夤《西华》:两者都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但李白的诗更注重瀑布的动态美,而徐夤的诗则更注重山的静态美和神秘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山水诗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