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员外贤郎
王维 〔唐代〕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白话文翻译:
一个年轻人要去哪里呢?他肩负着米粮走上铜梁。
我问阿戎的父亲,他知道那位年轻人是什么身份。
用鱼笺请他写诗作赋,铜布做成衣裳。
薏苡能扶助衰弱的病人,希望他回来的时候能带着。
注释:
- 少年:年轻人,指代李员外贤郎。
- 负米:肩上背着米,表示辛勤劳作。
- 铜梁:地名,可能指的是一座桥梁或山梁。
- 阿戎:一个人名,可能是李员外的朋友或亲戚。
- 鱼笺:用鱼皮制作的纸,古人用来书写,象征文才。
- 橦布:古代一种布料,可能指的是衣裳的材料。
- 薏苡: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医,能扶助身体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王维的诗风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
《送李员外贤郎》是王维在送别友人的时候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关心。时代背景下,士人外出求仕,生活艰辛,诗中通过对友人前途的关切,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期待。
诗歌鉴赏:
《送李员外贤郎》以其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示了王维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全诗通过对一位年轻人的送别,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望。开头两句“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直接点出年轻人的旅程,体现了他肩负的责任与追求,似乎在暗示士人求职的艰难。接下来的“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则表现出对年轻人身份的探求,增添了对他未来的关心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维用“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描绘了一个渴望文化和艺术的年轻人形象,表达了对他文才的期待,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则是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健康归来,带来好消息。这种关怀与祝福的情感,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一种深情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何处去:提问,表达对年轻人去向的关切。
- 负米上铜梁:描绘年轻人背负米粮,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追求。
- 借问阿戎父:向阿戎的父亲询问,显示了对年轻人身份及背景的关注。
- 知为童子郎:想知道年轻人的情况,体现对他未来的期望。
- 鱼笺请诗赋:用鱼笺请他作诗,表现出对友人文才的期待。
- 橦布作衣裳:用铜布做衣裳,象征年轻人的气质与风范。
- 薏苡扶衰病:提到薏苡,表达对健康的关注。
- 归来幸可将: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带回好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负米”比喻生活的艰辛。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美感。
- 象征:鱼笺、橦布等意象象征着文才与身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轻人的送别,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的祝福,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对文化的重视,传达出一种人际之间的关怀与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梁:象征人生路途的艰难。
- 鱼笺:象征文化与文才。
- 薏苡:象征健康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负米”指的是什么? A. 背负米粮
B. 走路
C. 开车 -
“鱼笺”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食物
B. 文化和文才
C. 衣服 -
诗中希望年轻人带回什么? A. 米粮
B. 诗赋
C. 好消息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李员外贤郎》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但王维更为细腻内敛,李白则更显豪迈奔放,二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