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9:17:49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

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二 李鸿章 〔清代〕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寒冷比九九天还要深,经历多了冷暖变化已不再惊讶。菜花铺满地面,金黄一片,看着它们憔悴的样子,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怜悯。

注释:

字词注释:

  • 逾:超过。
  • 九九:指九九消寒图,古代一种记录寒冷日子的方式。
  • 炎凉:指气候的冷暖变化。
  • 历惯:经历惯了。
  • 菜花:指油菜花。
  • 黄金色:形容油菜花的颜色。
  • 憔悴:形容植物因寒冷而显得衰弱。
  • 不禁:忍不住。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雪后登程前往宿松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三月的寒冷,以及他对自然变化的淡然态度和对菜花憔悴景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月的寒冷和菜花的憔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三月寒逾九九深”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寒冷的程度,而“炎凉历惯不惊心”则展现了诗人对冷暖变化的淡然态度。后两句通过对菜花金黄色的描绘和对其憔悴状态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月寒逾九九深”:这句诗通过对比三月的寒冷和九九天的寒冷,强调了寒冷的程度。
  2. “炎凉历惯不惊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冷暖变化的淡然态度,经历了多次冷暖变化后,已不再感到惊讶。
  3. “菜花满地黄金色”:这句诗描绘了菜花盛开的景象,用“黄金色”来形容菜花的颜色,形象生动。
  4. “憔悴相看半不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菜花憔悴状态的感慨,看着它们憔悴的样子,心中不禁生出怜悯之情。

修辞手法:

  • 夸张:“三月寒逾九九深”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寒冷的程度。
  • 拟人:“憔悴相看半不禁”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菜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月寒冷和菜花憔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冷暖变化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寒冷的气候。
  • 菜花:油菜花,金黄色的花朵。
  • 黄金色:形容油菜花的颜色。
  • 憔悴:形容植物因寒冷而显得衰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月寒逾九九深”中的“逾”是什么意思? A. 超过 B. 经历 C. 感受 D. 变化
  2. 诗中“炎凉历惯不惊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寒冷 B. 温暖 C. 冷暖变化 D. 自然界
  3. 诗中“菜花满地黄金色”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寒冷的气候 B. 菜花盛开的景象 C. 憔悴的菜花 D. 金黄色的地面
  4. 诗中“憔悴相看半不禁”表达了诗人对菜花的什么情感? A. 惊讶 B. 怜悯 C. 赞美 D. 淡然

答案:1. A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鸿章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受。但李鸿章的诗更多地展现了淡然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收录了李鸿章的各类著作,包括诗歌、书信、奏折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