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雒王推官》

时间: 2025-02-04 15:39:17

墨绶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民淳无门辨,地胜得逍遥。

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

知音已交芦,勿茹紫芝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上雒王推官
司马光

墨绶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民淳无门辨,地胜得逍遥。
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
知音已交芦,勿茹紫芝苗。

白话文翻译

送给雒王推官
您是一位治理百里之地的官员,身后有红色的莲花作为幕府的同僚。
百姓淳朴,不需要再分辨真伪,土地肥美,生活悠闲自在。
阳光已经高升,云层尚未散去,春天已深,雪还未融化。
知音之间已经在芦苇丛中交汇,请不要吃那些紫芝的苗。

注释

  • 墨绶:指黑色的官带,代表高官。
  • 百里宰:指治理百里之地的官员。
  • 红蕖:红色的莲花,象征高雅和清新。
  • 民淳:百姓淳朴,不复杂。
  • 地胜:土地优美、丰饶。
  • 逍遥:生活安逸自由。
  • 日上云未散:形容时光的流逝,春日的气息。
  • 知音: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紫芝:一种珍贵的草,古人认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治国理念而闻名。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司马光在政治上主张节俭和清明,反对奢靡与腐败,所作诗词多反映其个人修养与政治理想。

创作背景
《送上雒王推官》创作于司马光担任官职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环境与人间的和谐,反映了他对平民生活的关心与对官员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氛围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中的官场与民生。首句“墨绶百里宰”直接点明主角的身份,强调了其官职的高贵和责任。接着“红蕖幕府僚”则通过优美的意象传达出官场的清新气息,暗示了理想官员的品质。

诗的中段通过“民淳无门辨,地胜得逍遥”传达了民众生活的安宁与土地的富饶,体现了诗人对平民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冀。最后两句则通过“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好图景,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流畅,意象生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朋友的关心,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情谊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墨绶百里宰:指称雒王推官的高位,表现出其责任重大。
  2. 红蕖幕府僚:用红色莲花表达官员的高洁品质,形容其同僚清新脱俗。
  3. 民淳无门辨:描绘了百姓的淳朴与生活的安宁。
  4. 地胜得逍遥:展现了土地的肥沃与居民的安逸。
  5. 日上云未散:象征着新的开始,未来充满希望。
  6. 春深雪不消: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暗示着生活的绵延与生机。
  7. 知音已交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8. 勿茹紫芝苗:劝诫朋友勿沉迷于名利,保持清醒与本心。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比如“日上云未散”所构成的对照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春日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生活的描绘与对民生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传达了深厚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绶:象征权力与地位。
  • 红蕖:代表清新与纯洁。
  • 逍遥:寓意自由与安逸。
  • 日上云未散: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紫芝:代表名利与追求,暗含警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墨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美德

  2. 诗人对“民淳无门辨”表示怎样的态度?
    A. 批评
    B. 赞美
    C. 无所谓

  3. “勿茹紫芝苗”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劝诫朋友追求名利
    B. 劝诫朋友保持本心
    C. 鼓励朋友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赠花卿》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形成了与司马光诗作的共鸣。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上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