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当节钺用,不返旧征魂。
凄凉馀部曲,发声为尔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特定时刻应当果断决策,而不应再怀念过去的荣耀和征战的灵魂。诗中展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余下的部曲发出声音,仿佛是为你而吞噬。
注释:
字词注释:
- 节钺:节制权力的象征,指指挥战争的权杖和斧头。
- 不返:不再回头。
- 旧征魂:过去征战的灵魂、荣耀。
- 凄凉:形容孤独与悲凉的情景。
- 部曲:指军队的部队或士兵。
- 吞:在这里是指吞没、淹没。
典故解析:
- “不返旧征魂”可以理解为文天祥对往昔战斗的怀念与告别,反映了他在南宋末年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勇敢著称,尤其是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最终被俘而死。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悲壮的气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朝末年,正值宋朝灭亡之际,文天祥在这段艰难的历史时期以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信念。诗的开头“方当节钺用”,强调了在关键时刻,作为领导者应当果断出击,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和荣耀。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紧迫性,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凄凉馀部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仿佛余下的士兵在绝望中发出声响,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全诗在悲壮中透出一丝希望和勇气。文天祥通过这种情感的激荡,呼唤着同胞们共同迎接挑战,捍卫家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当节钺用”:此句强调在此时此刻,应当果断地采取行动,象征着领导者应有的决断力。
- “不返旧征魂”:意指不再回忆过往的战斗和荣耀,强调应当向前看,面对现实。
- “凄凉馀部曲”:描绘了孤独的景象,余下的士兵在绝望中发声,增添了诗的悲壮感。
- “发声为尔吞”:士兵的声音仿佛是为某种无形的力量而吞噬,象征着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 “节钺”比喻领导者的权力和决策能力。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拟人: “发声为尔吞”赋予士兵的声音以情感,表现孤军奋战的悲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仍以诗歌激励自己和他人,鼓舞士气,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钺:象征权力与责任。
- 旧征魂:代表过去的荣耀与回忆。
- 凄凉:传达孤独与无助。
- 部曲:象征随同的战士和同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当节钺用”中“节钺”指的是什么?
- A. 战士的武器
- B. 指挥战争的权杖
- C. 军队的士兵
- D. 古代的节日
-
诗中“凄凉馀部曲”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悲凉
- C. 自豪
- D. 轻松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邹处置第一百二十八》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悲壮与无奈,但文天祥的诗更加强调行动与决心,而陆游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文学史》
- 《文天祥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