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寒溪闻落木之句罗子为作画复赋》

时间: 2025-01-24 05:27:07

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

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寒光看不尽,日夕秋山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余有寒溪闻落木之句罗子为作画复赋
作者: 魏禧 〔清代〕

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
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寒光看不尽,日夕秋山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寒溪旁,看到落木的情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深邃。诗人走过西桥的路,来到东边的山丘,心中涌动着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绪。诗人想要通过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松树下倾听周围的声音,独自伫立在溪边,目光所及之处是那无尽的寒光,仿佛在与日落的秋山相知。


注释:

  • :转弯、改变方向。
  • 翠微:青翠的山丘。
  • 幅纸:一张纸,指用来作画的纸张。
  • 寒光:指清冷的光线,常常联想到秋冬的景象。
  • 日夕:日落与黄昏。

典故解析:

“寒溪”意指清冷的溪水,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代表宁静、孤独的环境。“落木”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中提到的“松下闻声”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从而引发内心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禧,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落叶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篇“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以“折”字引入,给人一种行走在自然中的感觉,仿佛可以看到那蜿蜒的山路。接下来的“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显示了诗人想要将心中的感受通过画作表达出来的渴望。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这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独自一人,静静倾听自然的声音,展现出一种灵魂的孤独与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寒光看不尽”,不仅是对周围景象的感叹,也是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日夕秋山知”将诗的情感提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优雅的词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左折西桥路:走在通往西边桥的路上,左转表示改变方向,体现出一种探索的精神。
  2. 东皋连翠微:走向东边的山丘,山丘的青翠与大自然的美丽相连。
  3. 谁将一幅纸:诗人感叹,谁会用纸来描绘内心的情感。
  4. 写余心所思:想要通过画作表达心中的思考与感受。
  5. 松下闻声处:在松树下倾听周围的声音,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6. 溪前独立时:在溪水前独自静立,体现孤独与深沉的思考。
  7. 寒光看不尽:寒冷的光线让人难以看尽,象征着深邃与无尽。
  8. 日夕秋山知:日落与秋山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寒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左折西桥路”和“东皋连翠微”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溪:象征宁静、孤独。
  • 落木: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松下:象征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左折西桥路”的意思是什么? A. 走在桥上
    B. 转弯走向西边的路
    C. 走向东边的山丘

  2. “寒光看不尽”中“寒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冷的光线
    C. 明亮的星光

  3. 诗中表现诗人孤独感的句子是? A. 日夕秋山知
    B. 谁将一幅纸
    C.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魏禧的诗与王维的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自然为背景,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但魏禧更注重对孤独感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魏禧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