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道中》
时间: 2025-01-11 16:5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村姜庶足安居,罨画溪光画不如。
两岸绿阴微雨后,半帘花韵试茶初。
遥山叠髻晴铺絮,隔浦鸣榔夜打鱼。
阳羡买田曾有约,沈吟此地十年余。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村庄里,姜庶人家安居乐业;
溪水的波光与这画卷相比更显得生动。
微雨过后,两岸绿荫愈加浓郁,
初尝茶香,犹如半帘花影轻拂。
远处的山峰如叠起的发髻,晴天的白云铺展如絮;
隔着小河,夜晚的榔头声伴着渔歌轻轻传来。
在阳羡买田曾有过约定,
在这片土地上我已沉吟十年多了。
注释:
- 姜庶:指姜姓家族的庶人,表示安稳的生活状态。
- 罨画溪:指一个景色如画的溪流,罨画意为如同画中一般。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形容环境的幽静。
- 韵:指音韵或香气,这里指茶香。
- 叠髻:形容山峰重叠,像是女子的发髻一样。
- 鸣榔:指敲打榔头的声音,暗示夜间捕鱼的情景。
- 阳羡:地名,阳羡是个著名的产茶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大昕(1765-1849),字宗洵,号秋水,清代诗人、学者。他以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学识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宜兴道中》创作于钱大昕旅途中,表达了他对于宜兴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宜兴道中》是一首典型的清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切眷恋。全诗描绘了宜兴的秀丽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开篇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姜庶人家安居的情景,表现出对村庄生活的赞美,随后引入“罨画溪光”,将自然景色与画作进行比较,暗示了自然的美胜过人造的艺术。
接下来的描写中,雨后绿荫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而“半帘花韵试茶初”则展现了一种轻松的生活情趣,茶香与花影交融,令人陶醉。山的叠加与夜晚的渔声构成了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交代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他在阳羡买田已有约定,并在此地沉吟十年,意味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深思熟虑,表达出一种归属感和对故乡的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村姜庶足安居:描绘村庄的安宁,姜庶人家象征着安乐富足的生活。
- 罨画溪光画不如:强调自然的美丽超过人造的艺术,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两岸绿阴微雨后:雨后初晴,绿荫蔽日,营造出清新宜人的环境。
- 半帘花韵试茶初:形象地描绘了品茶的情景,花香与茶香相互交融,富有生活情趣。
- 遥山叠髻晴铺絮:远山如同叠起来的发髻,白云如絮,生动形象。
- 隔浦鸣榔夜打鱼:描绘夜晚捕鱼的情景,声音悠扬,富有生活气息。
- 阳羡买田曾有约:提到与阳羡的约定,暗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沈吟此地十年余:表达了在此地的沉思与深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遥山叠髻”是比喻,将山与发髻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绿阴微雨后”,将自然的景象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宜兴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安定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溪光: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美好。
- 绿阴:代表生命的繁茂与生机。
- 花韵: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情趣。
- 遥山:象征远方的理想与宁静。
- 夜打鱼:象征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姜庶”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植物
C. 人家安居的状态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敬
C. 无所谓 -
“阳羡买田曾有约”中的“阳羡”指的是: A. 一个人名
B. 一个地方
C. 一种植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钱大昕的《宜兴道中》: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多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变迁,而钱大昕则更注重个人的田园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易读:古诗词白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