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诗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9:4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杂诗 其一
作者: 郭麟 〔清代〕
京口至淮阴,三百六十里。
中虽隔一江,风便雨日耳。
奈何上水船,逆流不得驶。
长雨与阑风,行行且止止。
舟子亦坐愁,湿衣堆船尾。
炊烟满篷窗,卧倒呼不起。
妇子相诟谇,明日已无米。
火伴想怨尤,路滑伤将指。
吾生多迍邅,行路亦如此。
温语劳长年,穷薄吾累尔。
白话文翻译
从京口到淮阴,有三百六十里路。
虽然中间隔着一条江,但风和雨却连绵不绝。
可惜的是,逆水而上的船,根本无法前行。
长时间的雨和刮风,使得行船时而停,时而又走。
船上的人也坐着愁苦,湿衣服堆在船尾。
炊烟弥漫在篷窗里,躺倒了也叫不醒自己。
妻儿在相互埋怨,明天就没米可以吃了。
同伴们也在想怨恨,路滑得让手指都受伤。
我的一生多次经历波折,行路也总是如此。
温暖的言语辛苦地伴随我度过漫长的岁月,
贫困薄弱正是我累积的结果。
注释
- 京口:指江苏镇江,是一处水陆交通要道。
- 淮阴:指今江苏淮安,是古代重要的商业城市。
- 上水船:指逆流而上的船。
- 阑风:指轻柔的风。
- 炊烟:指做饭时冒出的烟。
- 妇子:指妻子和孩子。
- 火伴:指同伴或同行的人。
- 迍邅:指曲折艰难的行路。
- 穷薄:形容生活贫困,缺乏物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生活琐事与自然景象,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舟中杂诗 其一》创作于舟行之际,描绘了作者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与家人生活的拮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舟”作为主要意象,通过舟行的艰难,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悟。全诗开头便以“京口至淮阴”引入,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困苦。诗中反复出现的“雨”、“风”等自然元素,既为旅程增添了艰辛,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
“舟子坐愁,湿衣堆船尾”一句,展现了舟子无奈的心情,湿衣折射出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困顿。接着描绘了家庭的窘迫,“明日已无米”揭示了生计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埋怨更是反映了生活的重担给人带来的心理负担。最后两句“吾生多迍邅,行路亦如此”,则将个人的经历与普遍的社会现象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普遍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口至淮阴,三百六十里:点明行程与目的地。
- 中虽隔一江,风便雨日耳:描绘天气变化,暗示自然对旅程的影响。
- 奈何上水船,逆流不得驶:表达旅船行进的艰难。
- 长雨与阑风,行行且止止:自然环境的不稳定使得行程时而停顿。
- 舟子亦坐愁,湿衣堆船尾:舟子因湿衣而愁苦,体现生活的艰辛。
- 炊烟满篷窗,卧倒呼不起: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个人的疲惫形成对比。
- 妇子相诟谇,明日已无米:家庭生活的窘迫与互相埋怨。
- 火伴想怨尤,路滑伤将指:同伴间的抱怨与心情的压抑。
- 吾生多迍邅,行路亦如此:总结个人经验,感叹人生的波折。
- 温语劳长年,穷薄吾累尔:自我反思生活的窘迫与艰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雨与阑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行船的困难,形象生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无奈。
- 雨、风: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多变与不可预测。
- 湿衣:代表生活中的困苦与无助。
- 炊烟: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郭麟的《舟中杂诗 其一》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景观
- B. 生活困境
- C. 战争
-
诗中提到“明日已无米”,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生计拮据
- C. 大自然的美丽
-
诗中通过什么自然元素来表现旅途的艰辛?
- A. 雪
- B. 风和雨
- C. 晴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身处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壮丽景色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郭麟的《舟中杂诗 其一》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行旅的艰辛,但郭麟更侧重个人困境的描写,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友情与壮阔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分析
- 郭麟传记与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