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1 19:44:29

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

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

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

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

前辈即背谬,厥谬亦沈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
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
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
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
前辈即背谬,厥谬亦沈沈。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爱尊敬前辈,但并不是完全得到了我的心。与年轻人在一起交往,岁月匆匆流逝。年轻人过于飞扬,情感的悲欢离合并不深刻。听那些高谈阔论,真理却很难寻觅。风霜摧残脆弱的枝条,金石所发出的声音也变得苦涩。即使前辈们的言论也有错误,这种错误却沉重而深远。

注释:

  • 匪尽:不是全部,意为并非完全。
  • 骎骎:形容岁月流逝的快,奔驰的样子。
  • 礌硠:古代的石头、岩石,指坚硬的事物。
  • 高谭:高谈阔论,指那些言论高远、理论深刻的讨论。
  • 前辈即背谬:前辈的观点有时也是错误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思想家,字璱,号洵斋,晚号香涛,江苏人。他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清新的诗风而著称,倡导革新,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前辈与年轻人之间关系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与新生事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前辈与年轻人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化和思想的碰撞。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但随即指出这种尊敬并不是完全的,暗示了对传统的怀疑。年轻人在交往中显得飞扬而轻浮,缺乏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年轻人的浮躁和缺乏经验。

诗中提到的“礌硠听高谭”,象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许多高谈阔论的理论在实际中难以落实,真理的探索变得复杂。接着,诗人用“风霜欺脆枝”来形容人生的坎坷与脆弱,强调了时间对生命的摧残和对理想的挑战。

最后,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前辈的理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反映出对传统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带有一丝悲观。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使得语言更为凝练而富有张力,情感真挚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我生来就敬爱那些前辈,但并不是完全得到了我的心。
  2. 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在与年轻人交往的场合中,岁月如同骏马般快速流逝。
  3.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年轻人太过轻浮,情感的悲欢离合却不够深刻。
  4. 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在坚硬的岩石上听那些高谈阔论,真理却难以寻觅。
  5. 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风霜摧残那脆弱的树枝,金石发出的声音也变得苦涩。
  6. 前辈即背谬,厥谬亦沈沉:即使是前辈的观点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却是沉重而深远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霜欺脆枝,金石成苦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风霜”与“脆枝”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和冲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前辈与年轻人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的尊敬与质疑,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寻找真理的艰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前辈:象征传统智慧与经验。
  • 少年:象征年轻一代的活力与浮躁。
  • 风霜: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 金石:象征坚固的真理与理想,但也暗含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骎骎”是形容什么的? A. 年轻人的情感
    B. 岁月的流逝
    C. 前辈的智慧
    答案:B

  2. 诗人对前辈的态度是: A. 完全尊敬
    B. 质疑与尊敬并存
    C. 完全否定
    答案:B

  3. 诗中提到“礌硠”,是指: A. 年轻人的活力
    B. 坚硬的事物
    C. 高谈阔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李白在对待传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不同。李白的诗多显豪放洒脱,而龚自珍则更为沉思与内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龚自珍全集》